谈谈打篮球时的一些见闻吧
忙了一天论文,头晕。听着David Bowie,来写写关于打篮球的一些事儿。
喜欢打篮球,是从初中开始。小学的土操场是我运动生涯的摇篮,午间的休息从三年级开始就给了足球,还有每周五半天课,下午基本都是和其他班级的足球比赛。到了实验中学,没有了足球场地,操场变成了硬化的柏油。只有篮球框。所以自然而然地改行打篮球。
从那时候开始,我成了一个比较爱打篮球的男孩儿。在同龄人中,我180CM 的身高不上不下,一直属于中等,所以在抚顺和沈阳读初高中时一直在打1-3号位的位置,打后卫时候多。到了大学,全国各地的同学身高不一,我发现身高变成了中上了,打球的位置也自然而然的变成了3-4号位。我打4号位优势在于运动能力强,能跑,能跳,防守意识好。不过劣势也很明显,就是体重轻(135-150)浮动,遇到背身单打能力出色的对手,往往被压着打。所以打球时我一般不去用身体去找对抗,更多是做一些穿插和无球跑动和挡拆后的顺下。那时候一直是学院和年级的篮球队主力,也代表过辽宁打过学校的乡情杯,说来也是巧合,那时候辽宁最强的对手是本土的天津队,河北队还有新疆队。
读完研来到CWRU博士,头三年我们一级来的博士里,Ron, Andrew和我都是打过球的,有经验的,加上Joe还有Eric没打过球的,勉强组成了一个五人的队伍去打学校的Intramural Bball league. 那时候我25,26,算是最大的了。美国人的力量占了很大优势,不过我速度快(100m 11.3秒,曾经)所以还是基于我之前的打法,避免对抗,争取打机会球。但是问题来了:你不找对抗,对方找啊。 在速度相当的情况下,人家把你顶在身侧,上篮最后一下先顶开你,再上篮。 还有就是低位防守很难,吨位在那儿摆着,人家180lb,我160撑死,什么叫碾压,这就是。 那时候发现,自己不能再走取巧的打球路线了,一是因为自己年龄大了,速度和体力不如从前,3、4个折返跑下来,就开始喘;另外,对抗不练的话,特别容易受伤。所以我开始联系一些低位的技术,比如背转身,勾手,转身后仰等。 此外,我开始练习上下肢力量,手臂,背部和大腿肌肉群。
昨天的球很有意思,我们队两个华人,三个黑哥哥;对方清一色的黑哥哥。而且年龄上对方占优。说几个有意思的点。第一节第二节,我体力好,可以做到跟防和抢断,证据是,抢断3-4次外加一次盖帽。后期体力不支,队友突到前场出手太早,我回防来不及,被我放的人打了一个快攻。第二点,篮下抢篮板的时候被对方一壮汉(黑哥哥)一肘子轮倒了。这个在这么多年打球的生涯从未发生过。在国内和两米的校队打的时候也没有过。那个黑哥哥目测在190-200磅,就简单的一个转身,我就躺地下了。真的他喵的汗颜。第三点,后期体力不支,导致了防守注意力分散。真的理解了,没有体能,说再多的防守,进攻和战术都是徒劳。还是怪怪的去练体能和对抗吧。
还有一点,打球的意识,中国来的学生还是停留在打半场。打全场怎么跑位完全不通,这是经过多次验证的了。一个简单的快攻,你的队友竟然和你不到两米跑一个方向,这不是坑你吗,你要把防守队员往边线带,这样才能打三线快攻啊。
再说一点,我的身体跟对抗在性在跟身边的中国哥们打球中往往占优。说白了,对抗就是比谁动量大:M*V。你越重,越快你就越强。
现在打完球,得休息两天,不得不说年龄。而且膝盖明显感到吃力了。赶紧练练吧,再不练就来不及了。
写的真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