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小套路”,让沟通更容易

昨日参加了一个小组讨论,主题是沟通。从中收货颇多,写来与大家共享。
1如何做开场白——简洁有力,抓人眼球
背景信息:如何让前来咨询的病人信任和赞同你的建议
“您好,我是XX,是一名肿瘤血液科的医生。我毕业于……从事临床工作X年……对于您的问题,我的想法是……”(此处省略300字)。“咔!”A老师无情的打断了我精心打过草稿的自我介绍,“太冗长了,听得人犯困!”
“通常情况下,你只需要说我是某某科的某某医生即可。如果你是在进行某个讲座,那么自我介绍需控制在60秒内,且能抓住别人的注意力。”
经过适当改动,我开场白变为:“您好,我是肿瘤血液科的X医生。您的这个问题,在我们临床工作中也有遇到过,曾经一度使我感到困惑。通过不断的总结和查阅国内外文献,我……”
让我们再来看几个更经典的案例。
某位高颜值美女教授给她的导师写的信中第一句话是“请给我5分钟,我能让你见证奇迹。”正是这句话,使得她的人生一跃而起。
美国著名销售大师罗伯特G艾伦在担任某产品励志总监时录制的开场视频,并没有滔滔不绝的说自己曾如何用100美金在24小时内赚到7套房产的辉煌史,而是直截了当的指出了品牌的优势,也就是他选择该品牌的原因。
但是如果你没有特别值得骄傲的经历和成就,那么不妨加点幽默和自黑,尝试去触动听者的心,好过冗长乏味的叙述。
2讲对方想听的,发觉他的痛苦
行医过程中常遇到这种情况:
病人:“医生,我这病该怎么治?”
医生:“按照常规,你应该……”医生详细的说着从A到Z的治疗步骤。
病人:“好的,我考虑下吧。”
第二天病人并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
作为医生,专业知识过硬,可以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可是为什么很多病人最终没有听从医生的建议呢?当我们在给建议之前,试着去体会患者的言下之意。
对于一个担心费用问题的患者,你告诉他有一种新药治疗效果非常好但是价格很昂贵,你觉得合适吗?
对于一个内心惧怕化疗副反应所以嘴上说着“化疗是没用的”的病人,你反复强调“这个化疗方案有效率多高多么适合你的病情”,你觉得他会听从建议化疗吗?
无效的沟通,只是你一人单方面的叙述。有效的沟通,则是良好的互动。见过一位专家,能把依从性很差的病人变得愿意配合治疗,原因在于他非常善于发现他们真正的顾虑。
当然,如果你觉得既然已经给了正确建议了,听不听是对方的事,那也只能是随缘了。
3影响力不够?那就借力使力不费力
荀子《劝学》里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举例来说:病人对医生的信任度往往和年龄有关。年轻医生想让病人信任自己,有时候需要借力。
病人:“医生,你说的方案是很好,那你见过多少用这方案的病人呢?他们效果如何?”
医生:“您的方案并不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是基于国内外诊疗规范,再结合您的实际情况,由全科室医生讨论后决定的,虽然我的工作时间不长,但是我们科经手过不少这类的病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请您放心。”
如果担心自己不够有说服力,那么就请出有影响力的人、事、物来助你一臂之力吧。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是E.L.Trudeau医师的墓志铭。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需要时常去关心和安慰患者。为了更好的拉近医患的距离,找到他们真正所需,帮助他们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偶尔用些“小套路”又有何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