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感受过被鲨鱼支配的恐惧吗?
《巨齿鲨》
朋友,你感受过被鲨鱼支配的恐惧吗?

那是1975年,一部《大白鲨》的上映,让鲨鱼成为无数人的心理阴影。
吓得很多人一度不敢去海边游泳,甚至还患上了深海恐惧症。
可谓是,望海、色变。
43年后的今天,一部“深海巨兽冒险大片”电影上映。不仅带来了大白鲨的祖先,还重新将人们被鲨鱼支配的恐惧,重新打捞了回来。
它就是——
《巨齿鲨》

和以往的鲨类电影不同,巨齿鲨现已灭绝,被认为是“只生存于2300万年前”的史前巨兽。
巨齿鲨体型巨大,平均20米长、80吨重。光牙齿的大小,就有人类一只手掌那么大。

且攻击力超强,最大咬合力推测为20吨,口腔撕咬力量超过了霸王龙,可以秒秒钟把蓝鲸咬成两段。
在这样的海洋霸主面前,人类就像一根小牙签。

电影中,深海中的巨齿鲨被一群科研小组惊扰,游出了深海,一路追击探险小组。
最后来到了中国三亚,准备大开鲨戒,攻击正在度假的游客们。
一场“人类Vs航母级巨齿鲨”的战争,即将爆发...
这部电影由《国家宝藏》导演乔·德特杜巴执导,杰森·斯坦森、李冰冰、雷恩·威尔森、鲁比·罗丝、赵文瑄、蔡书雅等人,共同出演。
影片上映后全球首周末票房突破1.469亿美元,获得了首日全球票房第一的宝座,并以三天票房4540万美元的成绩,登上“北美周末票房榜”冠军。
网上也好评一片:


“刺激、紧张、惊悚、吓人..”这几个关键词,几乎在每一个观众的影评中出现。
昨日,巨齿鲨团队发布了一个电影幕后特辑。
看完才知道,为了能达到大家口中的“真实、刺激”的好莱坞大片效果,这部电影花费了无数的心血和金钱。
巨齿鲨总共花了1.5亿美元,因为拍摄难度太大,一个镜头没拍好,就会损失5w美元...
导演乔·德特杜巴(简称“老乔”)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巨齿鲨》是一部动作冒险怪兽电影,延续了经典的鲨鱼和怪兽电影的传统。要让观众相信这个世界,必须在细节上精准把握。你将会看到前所未见的东西,不仅仅是巨齿鲨,还有海底世界的其他方方面面。那些生活在海底深处的生物和我们见到过的海洋生物,看起来和听起来完全不同。”

为了创造一条“连科学家都信服”的鲨鱼,导演老乔带着团队,阅读了所有记载关于巨齿鲨的文献、咨询了很多科学家来研究巨齿鲨。
后来还特地跑到夏威夷以及亚特兰大(美国东部城市),找当地居民聊天,因为他们是最熟悉鲨鱼的人。
在收集到足够多的资料后,老乔请到了世界一流的特效团队Scanline VFX助阵。

我们看过的《钢铁侠3》、《华尔街之狼》、《2012》都是出自Scanline VFX之手。
之前提到《巨齿鲨》花费了1.5亿美元,其中有1亿美元都花在了特效上。
特效团队需要捕捉和模拟鲨鱼的动作,并且对巨齿鲨进行科学合理的“再创作”,包括对巨齿鲨的腮、皮肤等非常细节的创造。


除此之外,影片中出现的每一个看似奇葩的海底生物,也都不是凭空捏造,而是真实存在,100%还原的。

比如:片中的“巨型乌贼”。


因为有了ScanlineVFX顶级特效的配合,才创造出了这个神秘莫测、具有真实流动感的海底世界,大大提升了影片的视听体验。


不过,这都不是最难的,最难的其实是整个拍摄过程。
有水的电影,最难拍。
为啥?
因为水,会带来非常多“地面”不会遇到的问题。
比如:演员的安全问题。
由于在水里很难沟通,稍有不慎,演员则可能因为缺氧、水压等原因葬身海底。


比如:在水下摄像机不能像有稳定器那样快速移动。
剧组在拍摄方法上也动了不少脑筋。
在拍杰森·斯坦森与巨齿鲨竞逐的镜头,团队采用了常用于水肺潜水的推进器——片中的黑科技,就像在摄影机绑在了一个摩托车上,能快速跟随运动,才完美呈现了这场惊喜刺激的水上追击。
但,最难的还是——光。
如果在水下拍摄,因为海里很暗,潜得越深,就需要越多的光。但人工加入更多的光会使画面看起来很假。
如果在水面拍摄,又会有太多的光。而且在水里,每个人都看上去胖胖的,满脸都是气泡,看起来非常奇怪。
每次拍摄都必须面对这些问题,经过非常复杂的环境布置,才可以开拍。

老乔说,“如果演员出现失误,重新拍摄的话,就会浪费5万多美元。”
为了完成《巨齿鲨》,电影总共动用了2100个特效镜头。
作为一部中美合拍的电影,电影中还考虑到了文化差异,加入了很多观众熟悉的中国元素。
比如:在三亚湾“下饺子”的场景;


比如:李冰冰、赵文瑄以及蔡书雅在灾难片中增加了中国式亲情的温馨,是难得不让人尴尬的中国式情感。
可想而知,导演、编剧和片场的每一个幕后工作者经历了多么曲折和辛苦的工作。演员们更是用生命在演戏。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目前票房和口碑,都证明了这部电影的成功。
与此同时,在中美合拍电影的历史上来看,《巨齿鲨》做到了好莱坞大片的特效,节奏紧凑,惊险刺激,并且拥有不尬的情节,可以说非常大的进步了,也是一个标杆性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