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灾14】一上任就要杀亲兄弟的皇帝
↑点上面的猫头关注作者,第一时间获取更新~
这么大的事情,刘和连什么准备都没有,就这么开干了,完全没有他父亲在洛阳城里隐忍三十年的风范。
可惜,他应该多考虑一下的,起码要先选几个信得过的人。
当天晚上,刘和连夜召见四位顾位大臣: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左卫将军马景、右卫将军刘安国进宫,想获得他们的支持。
刘盛是刘渊临终前特意提拔起来的,他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见识、品行,确实远比刘锐更配得上顾命大臣的身份。
刘盛一听刘和要杀兄弟,第一时间就立场鲜明的表示反对:"先帝的棺木还没有下葬,四位王爷没有丝毫不忠的迹象,如果这就开始自相鱼肉,天下人会怎么议论陛下您!"
他还在为刘和考虑。
但他没注意到旁边还有个呼延攸。
呼延攸为了这笔投资,已经押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一旦刘和犹豫,被外面的四个王爷反应过来,死无葬身之地的就是他,他绝不能给刘和一丝动摇的机会!
于是,他干了一件非常绝的事情。
他突然拔刀,起身,当场将刘盛砍死在地。
这一刀断掉了和平渡过交接期的所有希望。
政治就是这样,刚开始大家都玩文明的,但一旦开始流第一滴血,就需要有更多的血来献祭。
见到大祭祀突然变得如此狂暴后,其它三大顾命大臣都傻了眼,纷纷表示愿意与他结盟——不结不行啊,结了还可能有活路,不结马上就得被砍死。
统一认识了,那就该干活了。
但是,风风火火、不做准备就决定搞政变的刘和,这会儿却掉了链子。
统一了战线之后,他没有连夜动手,而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硬是等到第二天早上,才开始排兵布阵,派出四队人马,去捉拿自己的四个兄弟。
这种执行力,实在令人捉急,这是政变,又不是郊游,不趁着夜黑风高,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悄悄的把事情办了,非要到大家都起床了才来干这种见不得光的勾当,刘和的帝心,确实是难以揣测,难得呼延攸居然能摸准他的脾气,牵着他的鼻子走。
以这样的办事能力,能把这么大的事情办成,才叫有鬼了。
但是,刘和还真就差一点点把这事办成了-——如果不是他仓促间用错了几个人的话。
第二天破晓,刘和的杀弟大军就兵分四路出发了。
他虽然能力有限,但基本的御下之道还是了解的,分别用三个老班底为主,一人带一个降兵:
呼延攸带着刘安国去司徒府抓刘裕;
刘乘带着刘钦去鲁王府抓刘隆;
刘锐带着马景,这一路最猛,直奔城外,去偷袭屯兵在那里的刘聪;
老班底都用光了,但是还有一个最小的弟弟刘乂没人照顾。不过刘和觉得没关系,他认为刘乂年纪小,最好对付,随便找两个听话的人,带个枷去把他拷回来就行了。
接下来,生活将会教育他"不可随处小便,小处也不可随便"的珍贵道理。
应该说,他考虑的是对的,刘乂才十几岁,还未成年,不用他花太多心思。
他没考虑对的,是派出去逮刘乂的人。
尚书田密、武卫将军刘璿,一向表现得中规中矩,既无大功也无大过。刘和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听话的人,本事大小另外再说,就你们了。
就是这两个人,翻了刘和的盘。
这两个人虽然很老实,但是脑子不傻,知道刘和是皇帝,要对付城内的几个王爷虽然轻轻松松,但也免不了会有变数。
这个变数,就是驻扎在城外的刘聪。
这可是个大雷,刘聪掌握着十万人马呢,而且这十万人马都是精锐,刚跟着他从洛阳砍人回来,人人刀上带血。如果皇帝没能在第一时间搞定这个彪悍的四弟,但凡给他一点反应的时间,皇帝就完了。刘渊过日子简朴,他的首都平阳是座小城,绝顶不住十万精锐的一次猛攻。
刘和派这两个人出来单独负责一个大项目,又没给安排一个呼延攸这样的铁杆做监理,这是一个极大的败笔。
田密和刘璿一商量,觉得押刘聪的胜率更高一些,于是到了刘乂的北海王府之后,并没有当场锁拿他,而是把刘和的打算和盘托出,以示忠心。
这两个人的执行力,可比刘和要强得多了。他们没有做丝毫的停留,一得到刘乂的信任,就立马带着自己的人去攻打城门,趁谁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斩关而出,投奔真正的大BOSS刘聪去了。
大BOSS十分高兴。
废话,如果你想干一件十拿九稳的事,就差个理由了,这会儿别人把理由送上门来了,你高不高兴?
刘锐和马景来到刘聪的军营之外,只看到紧闭的大门,明亮的刀枪,立即意识到:完了,刘聪已经先一步得到消息了!
什么都没做,结果赢到了皇位的人
见对方已经有了防备,两个人大惊之下立即掉头就跑。
他们甚至以为跑不了多远,就会有一支骑兵开出来,将他们绞杀当场。刘聪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非常清楚,既然他已经反应过来,那自己这两个小角色,还不够他一口吞的,完全没有活下来的可能性。
一直到他们跑回平阳城内,才来得及惊魂未定的互相问一句:“怎么刘聪没有追出来?”
确实,刘聪得到皇帝哥哥对自己动手的消息,却十分反常的没有采取什么行动,他只是把营门一关,全军戒严,不允许来抓他的刘锐和马景进来,但是也不反攻,就这么老老实实的呆在原地,像个乌龟壳。
这完全不是那个杀伐果断的征晋军主帅惯有的表现。
刘锐和马景死里逃生,也没有顾得上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反常,就庆幸的向刘和复命去了。
当然,就算他们努力思考,以他们毫无自知之明的斤两,也未必能明白刘聪为什么要这么干。直到几天以后,刘聪的刀架上他们的脖子,他们才会知道,刘聪才是真正继承了他父亲政治智慧的人,拥有刘和所难以想像的阴险狠辣。
他们实在是跟错了人。
刘和知道自己干坏事被弟弟发现了,立即表现出了一个二世祖应该有的品质:不遇事则狂,遇到事就慌。
他知道一个有了防备的刘聪,会是多么的可怕,这种可怕让他惊惶无比。
有种人是永远不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一旦捅出篓子,他第一时间就会迁怒别人。
刘和无疑就是这类人里的佼佼者,他立即开始怀疑身边的人可能会背叛他。
一怀疑,他就要杀人。
他杀的对象也很诡异,城里有这么多平时跟刘聪交好的大臣,随便拉一个无足轻重的出来祭旗,好歹也有点收拢人心的作用,用高压手段让摇摆分子跟自己一条心。
可是他偏不,要杀就杀个大的。
他杀了刚帮自己抓了两个兄弟、已经纳了投名状的刘钦、刘安国。
杀了这两个人的结果是,城内人人自危。这两个可是顾命大臣级别的人物,而且已经用实际行动把自己绑在了刘和的船上了,却还是被他怀疑想投降刘聪,然后像宰两只鸡一样宰掉了。
这让那些地位不够高、也没为刘和立下什么功劳的人怎么想?
他们现在唯一想的是:刘聪赶紧攻进来吧,我们愿意奉你当皇帝,跟着现在这个疯子,真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突然掉了脑袋。
但是,刘聪依然在郊外屯兵,老老实实的一动也不动,似乎突然变成了个瞎子、聋子、跛子,乖得诡异。
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跟刘和做了一笔交易,现在正在等刘和把交易完成。
这个交易就是,他在城外按兵不动,暂时不来攻城,而刘和要帮他除掉一些人。
当然,刘和本身是不同意交易的,因为生意做下来,刘聪有赚无亏,而他自己则有亏无赚,做完买卖后,连皇位带性命都要一起赔给刘聪。
如果他知道有这笔交易存在的话,他一定不会做。
可惜的是,他完全不知内情,因为这是刘聪单方面下的单。
但是刘聪知道,他一定会跟的,因为刘聪了解自己的这个大哥:
敏感、多疑、目光短浅,即使屁股都要被人切下来了,也不会忘记先搞一把窝里斗,而且临死之前,一定会拉几个垫背的。
很快,刘聪就等到了刘和执行交易的时刻。
因为刘聪一直乖乖的龟缩在自己的军营里,没有前来攻城,这给了刘和一点虚妄的安全感。既然暂时没有死亡的压力,那就先内部的潜在威胁清理一下吧。
第二天,他杀了自己的弟弟、潜在的皇位竞争者,刘裕。
第三天,他杀了另外一个弟弟,刘隆。
刘聪没有看错他,他的目光硬生生短浅到这种地步,明明门口就有把刀,随时可能刺到自己的脖子上,居然还在想着先铲除异己。
刘渊一生精明,没想到老来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选了这么样一个继承人。如果真让刘和坐稳了天下,只怕晋王朝就有翻本的机会了。
不过,刘渊还有一个牛逼的儿子,这个儿子将向世人展示,他并没有辜负父亲的血脉。
下一章:
皇帝帮他杀光亲兄弟,然后他才造反
这本书原本不打算收费,坚持了1年多的免费阅读。
但理想抵不过现实,作者面临很大的生存压力,所以捱到现在,本书还是上架销售了。
为了对得起大家的买书钱,我新写了姚襄篇,作为付费读者的专属内容。
各位很抱歉,要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