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半年读书总结(主要针对西方文学)
虽然现在才写,但是大部分都是上半年看的,准确地说都是3-6月份看的,也就是四个月的阅读量。这四个月因为是我扩充某一个方面知识面的时间,所以看的书相对比较集中于某一个方面,其实还有很多书都是属于大致翻看,就不归于其类了。
下面主要是一些看得比较完整的书,由于读书笔记没有带回来,书又有点多,就凭印象简短说吧
首先要说的一定是这本《西方正典》,因为它基本上是我看书的总纲,也是西方文学批评中不可绕过的一本好书。我这里说的好书,是就其整体价值而言的,因为既然是文学批评,作者的主观色彩相对会比较浓,但我觉得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像布鲁姆对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些观点我就不是很认同。但是布鲁姆对于西方经典的整体把握还是很精当的,我可以省去很多自己去浩瀚书海中寻找好书的时间,以这本书为基础展开阅读,阅读多了以后渐渐就会形成自己的文学观或者批评观,然后之后的阅读就比较自觉,且能形成自己的观点。
因为其中很多书我已经看过了,所以我不是按目录来找书看,而是这段时间对其中哪个章节比较感兴趣,就去找那个作家的书去看。需要说明的就是,虽然布鲁姆在推荐作家时大多都是以某一作品为主,但是看的时候最好是看作家全集,至少也要看大部分作品,这样对一个作家的认识才不会太片面。
卡夫卡是我拿到《西方正典》后最先关注到的作家,以前就看过他的一些中长篇,但都没形成什么印象。布鲁姆对卡夫卡的评价是“经典忍耐性和不可摧毁性”,卡夫卡作为我最为欣赏的作家,他的气质与作品是一体的,用布封的“风格即人”来形容他是比较恰当的。以前对卡夫卡作品的理解与印象大多是中长篇,通过全集的阅读,会发现卡夫卡的许多短篇意蕴很深,像《饥饿艺术家》《判决》《乡村艺术家》都是很耐读的。
这本书其实是由卡夫卡为中心的一本批评著作,也是我在阅读卡夫卡后找到它的原因。在这本书中,米兰昆德拉对作品的解读角度很新颖,对卡夫卡《城堡》一些片段的解读堪称艺术。此外,书里还有对《巨人传》等其它作品的解读也都很有参考价值。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对作家作品的解读,昆德拉对于作家私生活的一些观点也引人思考。
这本书也是我在看了卡夫卡后找来看的,真的太喜欢卡夫卡,但卡夫卡作为现代主义之父,其作品具有主题多重性与多义性,所以我找了许多解读卡夫卡的书,这就是一本。残雪本身作为一位作家,受卡夫卡影响比较深,所以她关于卡夫卡的解读会比一般的批评家或者欣赏者多一个角度,也就是作家或者创作者的角度。
读完卡夫卡不得不提加缪,不管文学批评界是怎么评价的,在我看来,二者在某些方面具有很强的相似性。加缪的存在主义的反抗,和卡夫卡的经典忍耐性与不了摧毁性,都从自己的角度介入这个世界,与自己和这个世界对话。《局外人》加缪的名作,不仅仅是其哲学命题的文学表达,哪怕就当下而言,许多主题仍是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深思的。至于《流放与王国》,就像我对卡夫卡短篇小说的态度一样,它可能没有《局外人》知名度高,但它的价值一定是远远高于它的知名度或者被认可度的。在《流放与王国》中,加缪试图告诉人们,没有希望并不等同于绝望,清醒也不导致顺从,人应该认识到他的唯一的财富是生命,而生命既是必然要消逝的,同时也是可以尽量加以开发的,人应该而且能够在这个世界中获得生存的勇气,甚至幸福。这和其反抗的哲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
华兹华斯与简奥斯丁的《劝导》是布鲁姆在一章中专门分析比较的。简奥斯丁我以前就比较熟悉,甚至可以说她是我在接触卡夫卡以前最喜欢的作家,至今也仍是我很欣赏的作家。《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是很多女生接触外国文学比较早的作品,之前因为很欣赏奥斯丁我也找到了我所能找到的已翻译的所有作品,唯独《劝导》没有什么印象,所以这次对我来说是一次全新的阅读,而事实上《劝导》确实是简奥斯丁作品中很与众不同的一本。至于华兹华斯,自我与自然是其诗的两个要点,理解了这两点很容易在其诗中找到共鸣。篇幅限制,不详细论述了。
这个是紧接着奥斯丁的,联系主要是两位都是女作家,我会在内心形成某种比较,但是就作品而言,可比性其实不多。布鲁姆主要是将《米德尔马契》与狄更斯的《荒凉山庄》对比,都是比较厚的两册。《米德尔马契》中的选择,《荒凉山庄》中通过多视角、多层次的叙述,对当时伦敦法律以至社会的描写,都是不愧对马克思所称的英国的辉煌一派。
那段时间特别喜欢现代主义流派作家,卡夫卡、加缪、罗伯格里耶,等等。中学时学过伍尔夫的《墙上的斑点》,对意识流有一些了解,加上那段时间读女性作家比较多,就去把当时能找到的伍尔夫的作品都找来读了一遍,其中《达洛卫夫人》看完后我还去看了戏仿它的电影《时时刻刻》,其实从名字就可以体味出某些意识流的特点,诸如时间、意识等某些关键词。伍尔夫尤其注重感觉,像《到灯塔去》中对于晚餐的描述就体现得很明显。《奥兰多》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伍尔夫对于性别的思考,《海浪》是关于人一生的象征性表述,都是伍尔夫在艺术探索中的新颖尝试。
其实前面列出的许多书都是女性作家的作品,这也是我后来去读《阁楼上的疯女人》的原因。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它为我进一步了解女性作家作品提供了新视角。此外,列出《简爱》是因为《阁楼上的疯女人》其实就是以《简爱》中的部分情节命名的,所以我又找了一本简爱通读了一遍,在第二次阅读的基础上加深认识。《呼啸山庄》和《简爱》是经常会被同时提起的两部作品,因为我都再次阅读并看了原著改编的电影,启发较深。
突然列出这本书,主要是因为之前列出的《阁楼上的疯女人》。读《西方正典》其实就知道布鲁姆还有一本很有价值的作品,就是《影响的焦虑》,但读了《阁楼上的疯女人》后我才真的去找到它来读了。主要是因为吉尔伯特和古芭在《阁楼上的疯女人》中分析女性作家与男性作家的关系时,就曾用到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以父子关系隐喻的前辈作家与后辈之间的关系。所以其实它的价值是具有广泛意义的。
莫里亚克对于人性的描写是让人心生敬畏的,他恰如其分地展示地他所想要展示的世界,又内蕴着某些需要读者去挖掘的部分。他的很多作品在我看来和卡夫卡的《变形计》有相通之处,是能够直达人灵魂深处的好的作品。
这六本书对西方十九世纪文学的批评堪称经典,它主要以国别和思潮为依据,对具体作家作品分析很全面。
这本书主要接勃兰兑斯的六册书,是对于20世纪文学在主题方面很全面的概括,每个主题所包含的思想风格流派等,都分析得很好。
时间和篇幅原因,后面的我就不注释直接列书单了,有时间再单本书做读书报告。
我记得的就这么多了,此外还看了一些研究性著作不记得名字了,还有一些中国现当代作品但主要还是西方。总结下来应该差不多六十几本吧。这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真的很幸福,所以博尔赫斯才会将图书馆视为天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