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的小建筑:住宅篇
住吉长屋
在大阪市中心地区,战后存留下来的一些木构住宅仍随处可见。例如,这座位于住吉区的长屋,就是取代了原来的3座木构长屋中间的一座。住宅完全对街道封闭。天光从开口中射入并照亮了入口。凹入处的垂直和水平的墙板将光线反射到街道上,光线成为这座内向式的住宅与街道相联系的调节器。


安藤忠雄在设计中希望能创造出一个微观世界。他所追求的是这样的空间:构成简洁,但空间富有意义;对外封闭,但通过光线在内部造成戏剧性效果。


空间组织是向心性的,位于平面中间的庭院占据了1/3的面积。庭院是日常生活的中心, 有时也是人们发挥想像力的焦点。

从庭院可以进入所有房间。在一层,庭院的一侧是起居室;另一侧是厨房、餐厅和浴室。在二层,庭院将主卧室和儿童房分开。通过这种构成方式,庭院赋予所有的4个房间以私密性。安藤将自然还原成光、风、水、空气等元素引入中庭,在有限的空间中完成了一个“微型的宇宙”。





小筱邸
小筱住宅位于芦屋市的国立公园内 ,基地为西高东低的缓坡 ,基地南边为交通干道,北边为交通次干道,西边是人行小路。基地东侧有两层高的坡顶建筑 ,基地内还有几棵有保存价值的树木。芦屋属于关西,气候、风土比较温和,冬季气温也没有达到零下。


为了不破坏周围的环境,采用了减小建筑体量的设计手法,将一层设计在地下,巧妙解决了基地的高差关系 ,并且把地形的起伏直接表现在墙面上,尊重了基地的特性,遵循着自然环境的条件。小筱住宅体块分为 3 部分,中间的矩形体块有两层 ,上层为卧室及入口,下层为餐厅和客厅。另外一个矩形体块由并排的 7 个房间,门廊和浴室组成。半圆柱体块为后来加建的一层的工作室。两个矩形体块间是一个跌落式庭院,喻指建筑物建在斜坡上,并且这里被安藤设计成人工化的抽象的自然。


进入小筱住宅的玄关后 ,是一条通往一楼的单跑楼梯 ,在这里,视觉的终端是一层楼沙发和天窗打下的天光 ,有很强的引导性。


从狭窄封闭的楼梯下到一层的大厅后 ,人们的目光则马上被落地窗外抽象与具象的自然所吸引 ,场地的特性被再一次地加强。


而从客厅到工作室或者是并排的房间则再一次用了流线处理这种欲扬先抑的设计手法。在流线的处理上 ,小筱住宅的流线一点都不简洁 ,但那正是安藤的设计手法 ,通过日本回游式园林般的流线,达到与自然接近的目的。





4*4 house
2003 年, 安藤忠雄在日本神户完成了这栋 4 x 4住宅,它距离海水线仅有65米的距离。房子的基地面积只有不到五米(4.75米)见方。这样苛刻的设计条件下,也许只有大师级的建筑师才能化腐朽为神奇,在不起眼的地界创造出大惊喜。


由于用地极其狭小,所以所有功能被垂直布置再通过楼梯连接。好在业主是单身一人,住在这样一座孤独的建筑中,这种上上下下的享受也许可以消除一些寂寞吧。

4×4 House共有五层,地下一层作为储藏室,卫生间位于二层,再向上两层是卧室,餐厅起居室位于顶层错位的混凝土方块中。

这个4x4x4的方块与主体错位1米,产生一个咬合关系,这个小小的错位为下层空间带来了顶部的采光条件,同时消除了整座建筑的单调与沉闷,一下子变得活泼了起来。



城户崎邸
项目位于世田谷区一个安静的住宅区内,是为一对业主夫妇及各自的父母所设计的住宅。在确保每个家庭各自的隐私和独立性的同时,也要使三个家庭的生活相互交织。


该建筑是一个12M见方的立方体,沿基地的形状竖起一堵混凝土高墙,以限定周围环境。立方体的位置近基地中心,南北两侧留出空地。北面是入户小路,南面是一个庭院。每户住宅的生活空间沿这两个虚空间连成的轴线展开。



入户小径的片墙向内旋转形成螺旋的弧线,引导人们向前缓缓走上斜坡,同时也勾画出内部的弧形空间。入户小路也分成两部分:沿室外街道地坪向下走的宽台阶和向上走的窄台阶。


向下的宽台阶通往一层父母住房的前院







而向上的窄台阶则通往业主夫妇的住宅入口。由此,各户享有高度的私密性,但同时,一个三维的内院空间又联系着各家的生活,成为交流空间。两侧庭院和北侧花园前种的乔木和灌木选用的是基地上原有的树种。这堵高高耸立的混凝土墙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不过墙内庭院中树木与光影的变化却也时时让人感受早晚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