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话159 《相爱相亲》观后感
看完《相爱相亲》瞬间对情感有了新的认识,或者说电影本身并没有给我任何知识性的东西,但它促使我去思考,用更宽宏的心态来看待情感问题。一部好电影好就好在这里。没有任何人的生活经历是完全相同的,也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套用完全相同的办法来解决,可人的情感体验中必定有某些十分接近与之共鸣的东西,而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范畴基本局限在一个圈子里。我觉得所有可称之为艺术的东西,它们最初和终极的使命是,把这些带有人类共同体验的微妙之处点出来,拿住、揭开、呈现,最后反哺人类,让他们更好或更坏地活着。
人们都说艺术是个高大上的东西,我觉得恰恰相反。一直以来我们都在朝着将艺术神圣化的道路上无限迈进,到最后可能仅仅被证明这不过是掺杂了人类的私欲而做出的自我标榜行为而已。其实艺术说白了,很简单,它和其他学科一样,都只是人类对自我的阐释。我们活着,想要了解自己并看看别人是怎么活着,于是有了文化,有了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东西。结合实在把事情顺着最平易的角度去想,一切都会很容易理解。
《相爱相亲》讲了什么呢?自然讲了爱。我不想用三个女人这样偏女性视角的称呼来梗概这部电影的故事,那会使电影本身变得狭隘,我从电影里看到的更多是三段发生在不同年龄的男女身上的情感:电影的主线是,一个老迈的女人在乡下痴等了一辈子她在城里已经另娶新人安家落户的原配丈夫,后来等到的是丈夫的一盒骨灰;其他两段情感分别为:一对中年夫妇,年届退休,女人的母亲刚刚离世,唯一的女儿还没结婚;一对年轻情侣,女人有稳定的工作和家庭,男生唱歌,为梦想颠沛流离,经过很多城市和人事。如何将这三段关系串联起来呢?中年女人希望把逝世的父母合葬,而老迈女人是他父亲丢在乡下的那个结发妻子,拼死也不答应,中年女人的女儿和她男友出于好奇和同情,来到乡下······借着这个想合葬与不同意的最大戏剧冲突,影片为我们平行呈现了三种不同年龄的日常情感状态。
看到后面你会发现,片中所有人的固执和坚守无非是出于爱,而这种爱因为害怕它极易失去就变成一种歇斯底里的极端东西,它与每个人心中深深的恐慌和失落稳稳相合,正对着那块缺失的部分。老迈女人如果放弃了那个其实对她而言一点也不熟悉的小小盒子,她这一辈子的等待也就随之化为乌有。那个盒子打从埋到地下那天就成为某种象征,象征着她漫长的等待,她的一生。如果她真的爱的话,那盒子就是她全部的爱。很少有人能完全做到放下,放下往往不是放下爱情,是放下自己;中年女人的心理危机也很明显,上面老的走了,终于没了依靠,失去了那种作为小辈、女儿的位置,下面小的还不安分,马上又要退休,丈夫似乎并不能和她心归一处。她也恐慌,怕这摇摇荡荡的一切都会失去;年轻女人的不踏实仅仅来源于爱上了一个流浪歌手——在世俗意义上不靠谱的男人。
那么那些男人呢?男人在片中都带有过分的浪漫理想主义而显得主动,自我,某种程度上的不负责任。老迈女人的丈夫自打去了城里之后就再没回来过,原因不明,他内心的想法无人知晓;中年女人的老公买了辆新车打算在退休之后四处旅行,并对妻子说:就算你不去,我也会自己走的;年轻女人的男友最后还是为了心中的理想而远走北京。相比之下,女人们就显得被动多了,等似乎是贯穿她们一生的宿命。从这个角度上说,影片也是一部非常鲜明的女性电影。
最后回到爱这个主题。片中人因爱争执,最后也因爱和解,爱填补了自身那份寂静的空虚。无论结果如何,结果并不怎么重要,重要的是我爱了,我爱过。因为有情才会不舍,因为投入才会占有,至于那些说不清的未来和经过,都随她去吧!
推荐张艾嘉的表演,细腻紧张,丝丝入扣,她对生活有着独到而纤毫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