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悬
欧洲古典音乐的标杆——莫扎特——中国人很熟悉,有人按照我们的习惯称之为老莫,导演姜文更是亲切地叫他“莫扎”即上口又牛气,透着姜文的诙谐与幽默。 莫扎特的音乐实在很悬,悬之又悬,差一点就掉进了幼稚、可笑、胡闹的深渊里。其中代表是K545也叫《初学者奏鸣曲》,直白的名字说明一切,这是一首小品,非常的简单,初学的小孩很快就会弹了。但那只是表面,最高明的钢琴家知道,这首曲子是一上手就会,却一辈子不知所云。 为什么?它不是表达欢快、喜悦,也不是表达愤怒、悲伤,是表达“那个”的问题,想的不在一个点上。 第一乐章,其精髓是简单、自然、歌唱性,宛如一缕清风轻柔地吹进人的心扉。又像高天流云,飘逸洒脱,清淡爽朗,透彻肺腑,纵情地歌唱,深情地歌唱,曲子流畅利落、一气呵成。 第二乐章,这乐章充满了灵性,表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是天才音乐家对本原的探索,乐曲听着柔弱、温暖、纤细、纯洁,致纯致柔——让人想到老子的婴儿说,“专气致柔,能婴儿呼?” 仿佛看到婴儿淡青色的血管。 轻柔的音符缓慢的一个一个、仿佛敲打着灵魂,旋律一遍一遍回转,回答着一个一个追问,乐曲进行着——噢,快了,就快要看到人的原点,就快要明白了,平缓的乐曲一个转调,陡地拔升了高度,柔软变成力量——直指人心,“那个”那个就快要出现。 这时期,正是莫扎特将要把生死看透的时候——创作即将进入巅峰,音乐成了他悟道的法门。 这第二乐章一定要听内田光子的,她非常靠近莫扎特了。 第三乐章,当一切过去,归于风轻云淡,内心安静祥和、随遇而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整个曲子像个安静的人参花默默地开着——弱小拘谨——毫不起眼,不小心都会错过,谁知道下面有个价值连城的大人参,骗过了多少人啊。 在古典音乐这百花争艳的花园里,姹紫嫣红都不够,谁敢这么低调的表现,早被踢出争夺花魁的行列,这么做不是太悬了吗?悬之又悬,一旦被人忽略了呢,但莫扎特就有这个自信——大道至简。 殊不知这人参花给人们开了大大的玩笑,就像传记电影中的莫扎特,嬉笑活泼,看着不庄重、严谨,但音乐上挥洒自如、信手拈来,没有贝多芬的沉思、激昂、悲愤、咆哮,及连续数天的愁思苦想,不惜揪掉自己的头发——曲不惊人死不休。如果贝多芬是力拔泰山,莫扎特就是举重若轻。 我们的老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想玩巧的,弄不好就搞砸了,但真与假、优于劣、纯于杂只在那一点上,不铤而走险是得不到真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