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8回贵阳避暑小记
7月接到面试通过的通知,开始为期一个月的背景调查,趁着这个时机,和老太太一起回凉爽的贵阳探亲,开始了乐不思蜀不问世事的日子。
不会插视频,记录一下荔波-小七孔
1.气温
贵阳最高温超过30度的日子没几天。一开始到的那几天加上下雨(17-23度),没带长裤的我冻的涩涩发抖,晚上睡觉成功把自己冻感冒了。从橱柜里扯出最厚的棉被,裹着严严实实的才睡着💤,第二天上街就买了一套冬装+鞋子,虽然后来出太阳天气转暖,没怎么穿过,但是那个时候真的是需要这么多物件的。
2.游玩大小七孔
因为喜欢玩水,考虑黄果树瀑布和大小七孔两个景点,但是看评论黄果树瀑布的游客太多,排队时间长,就选择了小七孔,本来想自己乘车散客过去的,但是路程200km,没有直达的大巴或者高铁,得转几次车,所以还是报团参加两天一夜的旅游。这样单程路上时间大概4个小时,听说荔波的高铁站正在建设中,希望以后能有更便捷的方式。
大小七孔在黔南靠近广西省,一路上车在山间云雾里穿行,想象自己是小仙女美得不得了,下了车发现35度,一下子就成了掉进开水里拔毛的鸡。小七孔和大七孔是两个景点来着,大七孔是上游,水势更澎湃些,如果遇到暴雨淹没栈道,大七孔是可能被关闭的,第二天我们用两个小时就走完了。
小七孔的景色真的很美,全程12公里,有瀑布跌水、平湖翠谷,溯溪、漂流、划船都可,每个点之间有摆渡车接送,对老太太来说还可以接受,不会太累着。从开始游览的第一个点就是小七孔桥,澄绿的水面上百年的古桥静谧矗立,任凭青苔绿植爬蔓,河边的石头墩子很亲水,坐在上面伸脚就能够着水面,小孩子喷水枪玩水,大人们忙着合影拍照,秒杀快门无数,果然是热门景点。

逆流而上,是八十六级跌水,要走1.6公里的上坡路,景色虽美,却苦了老太太,一直在爬坡,走着走着,就落下了,回头在人群里才能找着穿着裙子徐徐前行的身影。嗯,有机会还是多陪陪父母好了。


翠谷瀑布,现在它面前仰望,才发现是这么大的一片,也能理解《跟着贝尔去冒险》里的大张伟爬上去的时候该有多绝望,如果有安全的设备,有一根绳子,也很想尝试爬上去,面对大自然跃跃欲试。

后面的鸳鸯湖和卧龙潭没去看,老太太觉得划船不安全,一赌气两个景点都没去看了。我怎么这么任性?
当晚的荔波县城酒店都满了,入住的是附近麻县的一个小旅社,用我爸的话说,充其量是个招待所。我们的房间拿钥匙晚了排在向内的一排还好,被安排在靠近马路的就惨了,听说晚上大货车经过,玻璃都跟着抖,基本没怎么睡。 o(╯□╰)o
第二天的大七孔,有亲水栈道,天生桥,妖风洞,渡轮。一边爬一边抚摸山体裸露的岩石,形态上来看是海相沉积岩,天生桥应该是流水侵蚀冲刷的结果。后来在贵州博物馆看到这里的确有海相沉积,间接验证了我的猜想。
这里天气很奇特,有时候大太阳却突如其来地下雨,不过这种太阳雨不会持续多久,有个爷爷带孙女出来,用报纸叠了个帽子给小女孩戴,“这个雨真不听话”,小女孩说。有一家是老奶奶、妈妈和小女孩出来玩的,奶奶腿脚不便在一个岔路口等着,妈妈和小女孩噔噔噔向上爬看前面的景点,突然下雨了,妈妈又扯着小女孩蹭蹭蹭跑下去,还好有个女孩路人甲给老奶奶撑伞,要不然老人家孤零零的就淋成落汤鸡了,听说她们一家之后还要去云南玩,老人家八十岁了玩一路不带歇息的真了不起,不过我还是有空就多带老太太出来玩,年纪大了对她们来说就难得折腾了。
还有一家人是内蒙古的8个人的大家庭,每次吃饭我们都和他们凑一桌,吃饭的时候,由最年轻的女婿盛饭,先递给最年长的爷爷,再给奶奶,之后是我妈和我两个客人,然后是小孩子,最后才是平辈的大人们,第一次见到这么次序慬然,真是大家族风范(我们家都是先吃菜想吃饭了由最靠近厨房的人盛)。小小地震惊了一下。后来最后一顿午餐的时候,我买了个大西瓜,由厨房切好端上来,请这个大家庭一起吃,以表谢意。
这趟旅游很值得,景色美,同伴和谐,除了硬推销购物以外简直完美。
3.公园
贵阳新城选址金阳和贵安,因为是新城,地方足够大,生态环境也特别好,喀斯特公园里有竹林和瀑布,阅山湖里有泉水和绿堤,观山湖面积最大,以前还能下水游泳,现在公园门建起来后,垂钓都不给了,围着这些公园盖了一圈房子,有山有湖有飞鹭,心神向往。







4.人文
在农贸市场外的街边,每天大清早就有当地的农民摆弄新鲜的蔬菜来卖,城管8点会过来赶人。广州好像也有类似的“天光墟”。第一次跟老太太去早市,有卖蘑菇的,这个时候的天气爱下雨也爱出太阳,最适合蘑菇冒出来了。这时候是紫花菌和黄屎菌,只适合炒着吃,再晚一点还有见手青之类口感更好的菌子,可惜我的时间不允许,没有口福了。卖菌子的大妈在地上铺一张蛇皮口袋,上面铺满了黄色的菌子,边上围了一圈人,蹲在地上挑。如果不想挨个捡,篮子里有包好的,整袋称。开始我拿了一袋,但是我妈说里面很多碎的都融了,好吧,那就帮着挑捡,我拿着是大朵大朵的品相好的,特别满足,咦,怎么别人都挑小的呢?我妈说小的更好,孢子还没打开,味道更香一点。又学到了。第一次去得有点晚,我们一边挑着,就听到前面有人喊“城管来了”,卖蘑菇的大妈急急忙忙称完称,收钱,忙不迭的说“不要挑了,不卖了”,把地上的铺盖四个角一拢收起来,但是还有几个买菜的客户还没挑完呢,然后我们就跟着她过马路到街对面又开始摆摊,过一会,穿制服的小哥哥也跟过来,还蛮很客气的让他们“别再卖了,不允许的”。大妈口口声声说“好好好,不卖了”,然后带我们躲到一辆大货车后边摆摊,再竟然有三个提着购物车的老太太手上提着黄色菌子的袋子一直跟着,买菜大妈还让我站在外面帮她们望风,直到每个人都挑完了,心满意足站起来,掂一掂袋子,嗯,足够吃一顿的了,大妈才开始一边称称划着秤砣,一边招呼“好吃明天再来买”。挺好玩的,看到劳动人民的机智还有最原始的信任,很有趣的一次买菜经历。
第二次去早市,是打算买桃子。事先问过水果店里的桃子是4块一斤,但是有点青,我妈说去年是十块四斤,还很好吃,“唰”就被震惊了,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去市场上看看。街道从头走到尾只有一家在卖的,一个很干瘦的中年人带着儿子,见人也不吆喝,别人问起才说价儿。他们是背着背篓来的,这会儿把背篓反过来垫着就有了高度,上面是一个簸箕,(可能是背篓的盖儿),再上面铺一层绿叶子,堆着一个个粉色的大桃。我和我妈挽着手站在摊儿前问他:
“好钱?”
“4块一斤”
“有少没得?”
男子犹豫了一会,“你要多少嘛?”
“起码给你买一半走”,我开始翻捡桃子啦~之后都没注意到,都是我妈告诉我的。
男子看了一眼旁边卖玉米的大妈,大妈笑说“你卖得起就卖嘛”,男子迟疑了一阵“三块五!”。对他来说今天可是来了个大户,不讲价还走量。最后算价我们打算如实给,他还自行抹了个零头。很淳朴。后来桃子没吃完,带回广州一直吃,还剩一个了。
5.特产
回去的时候刚好遇到每年一次的农产品交易会,在里头转了两圈,卖得最多是当地的茶叶和干蘑菇,就山吃山。我们买了松茸、鸡耸菌、竹荪、青头菌四种蘑菇。现在都是人工种植的了,就是把菌丝撒到山里,再盖上一层松针叶子之类的腐植,等到下雨啦出太阳啦就可以采摘,味道好像没有以前我们自己山里摘的杂菌子好吃,但是也是很好的啦!新鲜的大概50-100斤,这种人工的便宜多了,还是晒干的。不过还是新鲜的好吃。

这次回贵阳度假为期10天,一开始还会梦魇,后来精神放松多了,身心舒畅!很难忘的一次经历,感谢我的家人、朋友,感谢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