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可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几大类,这不仅是体积上的简单划分。而且是在组成结构、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上的划分。
1.1.1微型计算机简介
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也称为个人计算机、PC或电脑,是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到第四代的产物。微型计算机的诞生引起了电子计算机领域的一场革命,大大扩展了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微型计算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它的CPU的功能都有一块高度集成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完成。微机的出现,打破了计算机的神秘感和计算机只能由少数人员使用的局面,使每个普通人都能方便地使用。
最早的微型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风靡一时的APPLE II和中华学习机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主流产品是所谓的PC系列微型计算机,它起源于IBM公司于1980年推出的IBM PC以及随后的相继推出的IBM PC/XT和IBM PC/AT。
IBM公司在计算机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PC一经推出,世界上许多公司都向其靠拢。由于IBM公司生产的PC采用了开放式体系结构,并且公开了其技术资料,因此其他公司先后为其系列PC推出了不同版本的系统软件和丰富多样的应用软件,以及种类繁多的硬件配套产品。有些公司又竞相推出了与IBM系列PC相兼容的各种兼容机,从而促进了IBM系列PC的迅速发展,并成为当今微型机中的主流产品。直到今天,PC系列微型计算机已经发现到第七代,但它们仍保持了最初IBMPC的雏形。所不同的是,从286微机问世以后,市场发生了一些变化。IBM公司不再独占鳌头,而是多家公司各领风骚,比较有名的有COMPAQ、HP、DELL等公司。同时,世界各地许多其他公司也推出了兼容机。由于PC采用模块化的标准插卡结构,人们可以方便地从市场上买到所有配件,自己组成一台微机,导致了微型计算机市场竞争激烈、品种繁多、价格迅速下降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对微机的大量普及和应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虽然微机有APPLE和PC两大流派,但由于只有PC系列微机具有兼容机并能够由用户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