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掉下个马斯克
在这个万马奔腾的新时代,上帝偏爱马姓。马云改变了我们的消费观念,马化腾改变了我们的交流方式,马克龙改变了我们走上政坛颠峰的年龄限制。而这一切的集大成者,当属西方的钢铁侠 埃隆 马斯克。




钢铁侠的人生从开挂开始。1971年生于南非,12岁开始自学计算机程序,17岁移民加拿大并就读于皇后大学。两年后转读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并获得了经济与物理的双学位。1995年准备攻读斯坦福大学的物理与材料科学,但仅仅两天后就退学开始了更为生猛的创业生涯。

退学之后联合创立了软件公司zip2,1999年被康柏公司作价3亿4000万美元收购。随后又创立了线上支付公司x,在2000年合并成为大名鼎鼎的贝宝(Paypal),2002年被 Ebay以15亿美金收购。

马斯克的事业只做两件事,不是在创业,就是在创业的路上。实现财务自由的马斯克并没有止步,后来的创业经历证明,2002年以前的创业只是开胃小菜,之后的创业才是让马斯克声名鹊起的大餐。
2002年对马斯克绝对是重要的一年。他对地球能源枯竭以及人类环境的担忧,促使了他对新能源以及空间移民的狂热。他创立了两家企业:提供航天服务的SpaceX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这两家企业的任何一家所取得的成绩在科技界都足以冠绝全球。当然,马斯克的创业事业远不止这些。

2006年,在他的指引下,马斯克亲外甥创立太阳能公司soloarcity,后来被特斯拉收购成为其子公司。除此之外,马斯克还设想了高速运输系统Hyperloop,设计时速为1200公里/每小时,在美国西海岸,从洛杉矶到旧金山610公里的距离,35分钟就能搞定。

早在2001年,马斯克就提出了“火星绿洲”的设想,即在火星上建造一个微型的实验温室,包含在火星风化层种植粮食作物,以寻求大众对空间探索的关注。移民火星计划的根基在于如何经济地将乘客和物资运输到火星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马斯克算了一笔账:以他当时的科技实力.新成立的space x可以制造成本只有市场价3%的火箭。通过垂直整合,以及软件的模块化设计,space x可以将发射价格降到市场价的十分之一,还能保证有70%的毛利。基于此,马斯克开始往Space x投钱并设立了长远的目标:“真正的航天文明”。

Space x最初的两款发射火箭是猎鹰1号与猎鹰9号,猎鹰的名号取自星球大战里面的“千年隼”,看来马斯克也是星球大战的迷弟。而第一个航天器命名为“龙”,也是致敬1978年的动漫”Puff the magic dragon”.在7年的时间里,XSpace先后生产了猎鹰系列发射火箭和龙系列多功能航天器。

在2008年9月份,猎鹰一号火箭成为首枚由私人公司研发的液体燃料火箭,并将卫星送上了地球轨道。2012年5月龙系列航天飞船也创造了历史,成为首个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商业空间飞船。
Space x创造的历史绝不止于此。2015年12月,猎鹰火箭的一级发射器成功降落在着陆垫上,这是轨道火箭首次发射器回收成功的案例,并为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单体火箭重复发射创造了可能。2018年2月,Space x发射了猎鹰重型火箭,并将特斯拉跑车送入了太空。

对于这个马大牛,国人认识他可能更多地要从特斯拉开始。在2003年最先创立特斯拉的是马丁 艾伯哈德和马克 塔彭宁,也是两位马先生。2004年马斯克主导了特斯拉的A轮融资并进入董事会成为董事会主席,对早期特斯拉电动跑车的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2008年,特斯拉首款跑车产品“Tesla Roadster”在31个国家销售了2500辆。随后特斯拉于2012年开始交付四门电动汽车S系列。在S系列之后,特斯拉又发布了针对SUV市场的X系列,计划于2012年2月上市,但是一直延迟到2015年9月才交付客户。

马斯克深知汽车工业需要的是技术积淀与市场洗礼.除了自行研发的S与X系列,特斯拉将电力总成系统卖于戴姆勒公司,使其应用于Smart 系列、梅赛德斯B级、梅赛德斯A级轿车,同时也将系统交付于丰田公司使其应用于RAV4电动系列,作为回报,戴姆勒与丰田这两家百年汽车巨头与特斯拉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

在一轮轮市场的摸爬滚打之后,马斯克希望生产售价3万美元以下的紧凑型电动汽车以满足大众消费,所以他迫切需要其它汽车巨头的电动系统以外的技术。同时他也将特斯拉的电动系统卖于其它汽车公司以节省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时间成本。于是Model 3系列应运而生。
Model 3的市场售价为3.5万美元,采用后轮驱动,电池的单次续航能力为354公里。马斯克寄希望于Model 3成为未来特斯拉利润的来源。但是困扰特斯拉的是Model 3的产量问题。马斯克要求Model 3的产量要达到5000辆/周,但是目前内华达州的工厂开足马力也不能达成目标.虽然5月份后Model 3的产量有所增加,但是特斯拉的股价反而下跌,因为投资者相信特斯拉的产能增加是通过临时增加车间和要求工人加班达成的。

另外困扰马斯克的还有市场对特斯拉的做空问题。华尔街似乎从一开始就不看好特斯拉。特斯拉顶着风雨一路走来,经历产能压力、亏损问题、高管流失问题、以及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关联的致命车祸问题,被空头机构持续做空。2016年,特斯拉被做空的股票在美股中排名第四。

面对空头,钢铁侠推文表示将以美股420美元的价格对特斯拉进行私有化。消息发布后,特斯拉股票应声上涨8%。数据显示,特斯拉股票空头头寸占流通股票的27.5%,累计达130亿美元,仅今年就给做空的投资者造成了至少30亿美元的损失,大块“马斯克”之心,随后马斯克继续推文表示“空头离爆仓还有3周”。

但是这对马斯克的推文,很多人开始质疑钢铁侠的动机,按照马斯克现持有20%的股份计算,完成私有化他需要募集超500亿美元的资金进行市场收购,同时还要加上约100亿美元的债务。人们不禁要问,资金从何而来?
有意思的是,几乎相同时间,特斯拉来上海建厂的消息甚嚣尘上。作为一个境外独资公司,上海政府给马斯克提供了最优惠的条件,包括税收和地皮。特斯拉将在上海临港建造一个集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超级工厂,规划年产50万辆整车,预计项目总投资50亿美金,折合人民币340亿元。

这么大的投资,马斯克表示这笔钱他不想通过出售股权来融资,而是希望得到当地银行的贷款。建厂周期为两年,规模市场交付大约需要5年,也就是说,在5年内任何借钱给特斯拉的银行将背负风险。特别是此时还是中美贸易战的敏感时刻,项目仍然有被搁置或终止的风险。

电动汽车技术雨后春笋在全球开花,特斯拉虽一枝独秀,但是并非一家独大,中国已经加入WTO近20年,此时马斯克有点狮子大开口的意思。中国已不是改革开放之初的 渴求技术、资金引进的姿态,钢铁侠想在中国建厂,欢迎;但是条件得谈,需要互惠互利,而不是占尽便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