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学革命》读书笔记
看到这本书有人在豆瓣为此书打了三颗星,短评说:“语文老师办家家酒的实践,有趣,3分为您的热忱。”言下之意是此书3分都不足,心里为管老师颇感不平。“家家酒”、“有趣”低估了教师的作用,很有戏谑的成分在里面。作为一线奋战的教师,我其实深深能体会到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莫大苦衷。
说是语文老师办家家酒,殊不知“术”易“心”难。因为学习本就是一件艰苦繁绕的事,当今很多家长希望孩子们快乐学习,恕我直言,那是痴人说梦。习得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你需要观察、记忆、辨析、理解、创造……世上有多少人能够一直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呢?正常成人的毅力和韧性其实是很脆弱的,更何况是孩子。管老师为了维持孩子们对写作的热情和动力,建造了一个庞大的游戏系统,你需要闯关卡,拿积分,得荣誉。看似简单,但我知道真要坚持下来有多难。大大小小的考试会打乱你的计划,繁重的非教学外的工作会占用你的时间,还有来自教师自己的惰性,来自外在(比如家长、上级)的干扰,太多太多的因素在阻碍你把这个游戏进行下去。曾经我也进行过教学上的实验,实施一些教学上的小点子,由于不确定因素太多,都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管老师能够把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坚持这么久,这么完备,我实在是很佩服他的毅力的。不过这也应该与乡村较为宽松的教育环境有关,我所在的区域想要实施起来,压力会很大,学生真的没有时间。
“家家酒”形式的背后是教师一颗“以生为本”的心。空喊了那么多年的口号,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人真的是把学生当做独立的生命个体来看待的呢?我特别喜欢书中这样的一句话:“作文训练是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什么?生命化的写作,个性化的写作,心灵的写作。”写作的出发点来自于对世界的最原始的感动,情发于中,生之于外,我们可以看到,管老师在日常的教学点滴中是把学生当做独特的生命个体来看待的。教了几年书,我越来越感觉到,你对学生的用心他们是能够感受到的。如果怀揣着一颗“以生为本”的心去教学,教学活动和设计都能围绕学生来展开,我相信他们一定会像田野上的小树,最终滋长生发,苍翠成荫。
有人说,这本书理论性太弱:“这类书的通病是作者有一套至少在小范围内行之有效的教法,并急切地将之与线下的流行或者经典的理论结合起来。所以这类的书籍给人的呈现就是比较容易操作,有可模仿的做法,+略显生涩稚嫩的语言以及理论。”我想说,一线教师的任务本就不是理论研究。如果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再把自己的经验梳理、思考、整合之后呈现出来,给有教育自觉的教师带来裨益我觉得就足够了。写论文是教育辅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如果把它作为目的甚至于手段,我认为是违反了教师的初心的,起码对我来说是这样。
现将书中对我最有启发的片段摘抄点评如下。
P4“作文教学需要一个写作的过来人,只有过来人才能做真真切切的指点,这个指点,不只技术上的,更是写作心路、写作生命上的。”
——教师一定要写下水作文。平时要多写随笔。
P6“一个写作者最大的荣耀,莫过于拥有在公众面前言说的能力和资格;绝大多数的写作者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要拥有在公众面前言说的能力和资格。”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表自己的声音。办周报(管建刚推荐,但对于我来说可操作性弱,打印不及时);博客(可以考虑);起笔名写作;
P76简评的几种形式:与学生情感对话;帮助升华,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材料今后的应用、取舍做点拨;
P81“观察是内视的基础:内视是观察的提升”。要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敏感程度,要把事情像放电影一样的显于大脑,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加以想象性修复。
P100“作文本质上无法序列化、训练化。”“作文训练是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什么?生命化的写作,个性化的写作,心灵的写作。”
P149出示四则材料,1.被老师留下来做作业,真倒霉;2.下雨天摔了一跤,真倒霉;3.考试没考好,真倒霉;4.回家看电视被下班回来的妈妈逮个正着,真倒霉;让学生辨析“倒霉”背后究竟是什么。
启发:低学段的孩子很多观察事物只流于表面,体会到心情,却想不到背后的意义。(可以训练学生深度思维的能力)
P153“弱化教师批改,强化自己批改。”(确实,教师的批改有时候收效甚微。不如教会学生批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