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晚清至五四: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是一个不断追求现代性的过程,试图与旧的文学形式告别,不断探索文学新的发展路径。在理清何为现代性的过程中,要区分好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区别,前者侧重于物质,后者更加注重精神层面。中国的现代性主要取法于西方,从物质到制度乃至精神都不断向西方靠拢,相较于西方百年的思想启蒙,中国的现代性发展略显仓促。晚清社会处于新旧变革中,鱼目混杂,新文学运动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就拿新小说运动来说,晚清人士纷纷倡导新小说,使小说逐渐风行,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他们倡导的小说和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有很大区别,只是借用小说的形式来承载旧的“文章”,政治目的为主要着眼点。所以,在晚清找不到一部文学性艺术性很很高的新小说,一方面因为这是新小说的发轫期,另一方面也和新小说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关,他们不属意于小说创作,只是想通过小说来改造社会。近代社会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中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但要理清,我们向西方学习,只是学习其“现代精神”,不是盲目崇拜西方,“人文主义”概念是从西方传来的,但人文精神却是全人类共有的。晚清作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开端,一直在求新求变。侦探小说、科学小说等各种小说形式都被引进,就拿科学小说来说,虽然相关作品不少,但成就到底有限,在晚清的变革时代,对于现实社会深深的焦虑,使得小说家们无法全副心思投身于科学幻想,反而是借助科学来驰骋自己的政治乌托邦。新小说的创作意图不再是以大团圆结局来取悦观众,而是传播知识,开启民智,这显示了晚清小说家们的入世情怀。正是如此,晚清小说才会为普通大众所接受,传播范围十分广泛,但这也是以“非小说化”为代价的。晚清的小说家们不再是传统科举制下的失意文人,他们从事新小说创作更多的是一种自我选择。在晚清社会,林译小说对于小说的发展意义重大,大部分人接触小说都是从林译开始。林纾在翻译小说过程中借助“序”“跋”阐发了自己对于小说及文学的诸多想法,这对于五四文学的创造起到了启蒙的作用。林译小说在那个时代,将世界小说带到国人面前,开阔了国人的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