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不识字
在医院输液时看了一会儿如懿传,决定继续追下去。
看网上评论似乎都说不好,但我觉得看电视剧也好,电影也好,最重要的一点是只站队,不站对。因为喜欢周迅,所以无论演成什么样子都要看的。
网上粉丝争议说,乾隆的一生挚爱是富察氏皇后,而不是什么继后如懿,例证是乾隆为富察氏写过很多诗,在他平生所作的4万多首诗中处于最高水平,可见感情也最深沉充沛。我倒觉得,且不说这4万首诗多半是文臣代笔的所谓御制诗,就是这“水平最高”的一百多首“致富察氏吾爱”,更尤其可能是捉刀之作,因为中国传统文人对宫怨诗和悼亡诗有独特的专注和擅长,“逝世周年纪念和三百年祭都是好题目”。顺治写孝献皇后行状,翻来覆去一些小事絮叨,稚嫩的笔法中还能看出朴素的真情,而乾隆显然成熟得多了。
我一直私心觉得,乾隆的“量产化”作诗,与清朝更早时期的大兴文字狱,其实是一脉相承的,是同一种心理的两种极端表现。我的想法可能三观不怎么正吧,反正我在历史课上一向疏懒,对不起老师……我觉得清初几代皇帝都有一种心理,一个草原民族面对满腹诗书的朝堂臣子的心虚侥幸,面对辉煌璀璨的儒家文化的胆怯与自卑,不是依靠武力屠杀立威,就是故意炫耀自己富有才学。除清朝之外,其他朝代帝王很少有这么严苛的文字狱,因为他们不需要,也很少一口气写4万首诗,因为他们不屑为。话说回来,“清风不识字”真的是件冤案么?如果说它确实是有心的双关话,确实是充满鄙夷的嘲讽,我觉得以文人们的秉性,也做得出来呢。
宫女谈往录中说,宫内嫔妃喜欢养蛐蛐儿,因为听它的声音可消长夜。又津津乐道说了许多饲养虫豸鸟雀的知识,以及宫内宫外如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养活了多少人之类。看了几次不禁感慨,这种爱好,在别的朝代的宫廷中,或许不多见吧。轻罗小扇扑流萤,宫怨诗何等婉约雅致,几曾见过捧着蟋蟀罐子的宫女?蟋蟀鸣,懒妇惊。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小虫子这种东西,都应该是劳动人民的生活气息,能够登堂入室成为嫔妃的玩宠,这种格调之清奇,大概也只有清风不识字的年代了。。。。。。
太累写不了太多字,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