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与成长
午睡时候梦见了麻麻,悲从中来,突然特别地想家,害怕那种悲伤的情绪将自己吞噬,我强迫自己赶紧从床上爬起来。
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难道是因为真的长大了?依旧清晰地记得高中在市里上学,每周跟妈妈打电话都哭得稀里哗啦。白天还好,尽量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晚上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过的,不记得失眠了,天生觉多,没办法(送自己一个白眼)。情绪会在打电话时集中爆发,直到十一放假回家待了几天后,想家情绪稍有缓和。第一次离家离父母这么远,没经历过什么的自己就是这么脆弱。
高中三年,多少成长了些,但还是没见过什么世面。上大学的时候还是让爸爸陪我一起去的学校。现在想想,爸爸也不怎么出远门,不知他当时是怎样的心境。而且当时还发生了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也给这次旅途蒙上了阴影。这好像是第一次跟爸爸一起坐火车,路途的艰辛几乎没什么印象了,但想想还是挺心酸的。以后要多带他们出来走走,而且爸爸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可以坐一次飞机,希望我可以早点帮他实现。到了大学以后,我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新的环境里,高考的失利始终激励着我不断向前,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认真上课,泡图书馆。见到了外面的世界,眼界开阔了,我不再是那个跟妈妈打电话哭啼啼的小女孩儿了。我到处找同学玩,满世界跑,无所畏惧。大学的假期很漫长,每次都将近两个月,我基本都是在家度过的。可能是在家待的时间越长反而越不想离开,每次离别,总是有点难过。到了学校后要调整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从想家情绪中抽离。大学四年基本是这样的一个状态。
读研来到了离家更远的地方,可能是因为有师姐的陪伴,所以很快就适应了。这里有我的梦想,可能还会有我爱的人。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我的眼界更加开阔,思考得更多。见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同学。享受着学校带给我们的一切便利服务,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小朋友圈。于我而言,随着成长,我越来越了解自己,越来越能够接纳自己,发现自我,接纳真我,并努力变得更好。总之过得还挺轻松快乐的!现在的假期就比较短了,可能是在家时间短,所以每次离开也没有那么难分难舍了。反而有点期待赶快回来投入到学习工作中来。现在回家就像给自己放假休息,休息够了就想赶紧继续向前走,也是有很多事逼着你必须不断向前。想家的情绪不那么浓烈了,不过偶尔生病时还是蛮想家的。
对父母的依恋越来越少,这是不是成长的必然?现在的我不需要再在他们的庇护下成长,反而是年老的他们需要我的关心与爱。我们现在每天做着各自的工作,有着各自的生活,都是独立的个体。独立不牵绊,将爱放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