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是农村孩子去大城市必须要知道的事?
查看话题 >有什么是农村孩子去大城市必须要知道的事?
见识限制了很多关键时刻的选择,影响选择的又不止见识。

城里的孩子大学毕业后,父母会优先鼓励孩子供一套房子,无论是父母帮忙付首付还是靠孩子独自努力奋斗,整体的意识很团结,要在城市里买一套房子。
农村的孩子大学毕业后,父母会优先想在农村建一栋新房子,无论是父母出大头费用还是靠孩子努力出大头,建这套房子是父母见识决定的意识,对农村家庭来说它客观如城里孩子买一套房一样重要,但这个选择会让其孩子浪费一次付首付的机会。农村孩子可以拒绝,但拒绝的成本就是影响跟父母的关系,影响父母晚年的生活状态,普通人一般都得替父母完成这桩心愿。
城市生活的家庭能具备基本的保险、理财意识,很多父母在孩子高中就开始交重疾险,孩子独立后自己续交,因为交的时候早,每年保费低,成本少。农村家庭几乎没有任何保险意识,只有孩子能存下一笔积蓄后,开始感受到身体变化的年龄才慢慢有保险意识,往往都接近30岁了,因为年龄的关系,同样保障范围、理赔金额的保险,保费成本变高。如果没有准备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就有“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可能性,打下的“江山”保不住。
一般来说,最晚毕业5年,就要开始考虑成家生子,如果没有第一套房子做基础,在城市安家的概率太低。只能被迫朝二三线城市转移,失去第一份工作的积累,事业又要重新开始,再加上孩子的出生,几乎没有抗风险能力,对工作追求稳定,不敢冒险,渐渐平庸下去。
农村的大学生,考上大学会有鱼跃龙门短暂的逆袭(尤其是清华北大),褪去家庭背景的局限,尤其是毕业选择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几乎能接近人生最公平的待遇。但这份公平很短暂,毕业前几年时间能不能把握住,或者心态上从农民的局限中背叛出去,否则很容易局限困顿。在面对婚姻问题的时候,常常把农村孩子考大学那种逆袭的感觉瞬间敲碎。
追求理想,大学生似乎都萌生过如此想法;支持孩子追求理想,城市父母与农村父母差别好大,很多孩子混的比较差,就是农村父母参与孩子的理想,让其短期目标变成孩子的梦想。
农村孩子大都有点儿自卑,疲于向人证明自己,过分在于他人的看法,诸多选择不够忠于内心,心态崩了,缺乏积极性,生活越往后越消极。
父母的养老问题,对30岁往上走的农村孩子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就算鸡汤,我也热爱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的两段话: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
要知道,对于我们这样出身农民家庭的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是多么不容易啊! 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地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从人生的角度,越挫越勇,会有最大的成就感。但不能不自知,不能过于自卑,不能失去自我。要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