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推荐,“从易到难”
事在强勉而已矣。强勉学习,则闻见博而知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
——董仲舒
中国优秀的小说数不胜数,可我希望你——那些能挤出闲暇并很愿意读书的年轻人(不包括老书迷在内)——不要花费太多时间。
原因有两个。首先大多数优秀的书籍的内容有很强的时代性——尤其是上个世纪里瑰宝——里面的文字沉重,不适合年轻人读。第二,是我们在21世纪以来出版了大量的作品,优秀的评论家和文人们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作品了解地还不全面,要来判断其中价值不免太早,所以目前你不必浪费时间去淘金。
与此同时,我希望你不要去念一些知名人士或教育机构推荐的书单——我不是说那些作品不值得读——那些大都是最好的杰作,最严厉的批评家都已予以评定,文学史上也给了它们一席之地,可多数人是欣赏不了那些书的,除了专业文学的工作者会把它们奉为经典,大多数人,即使有相当坚强的意志、清晰的头脑、警觉的思维,仍会觉得难以下咽。(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
此外,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我指的是,你大可不必在意作家写作当时的社会坏境,不用热衷于分析作家对当时的重大问题持什么样的观点,不必在乎其 哲学思想如何、写作风格如何、作品结构是否精密,更不必去计较人物刻画的巧妙之处在什么地方。对于年轻人我坚决主张为享受而读书——知道我也建议本科的学生们应该从小说里学习,但要是过分强调阅读书籍会给人带来种种益处,而把读书当作一件辛苦事,对年轻人很不合适。
你可以试一下日本“本屋大赏”的小说,获奖的或者中选的都可以。我向来对轻快明朗作品赞赏有加,而那些书大都有趣、简单、结构独到、语言诙谐,足以证明 阅读不是辛苦的劳作、神秘的科学和黑暗的魔法(《金色梦想》《孤独小说家》《解忧杂货店》)。
第二步,你可以自己在豆瓣的年度榜单商选择一些热门小说,这些书往往流行,不枯燥,有意思,能叫人感到愉悦。(如《一个人的朝圣》《树上的男爵》《斯通纳》)。
接下来,你可以念一些轻松的科幻小说和传记作品。开阔思维很重要,了解一些伟人的生平轶事也很有意思(如《格列佛游记》《富兰克林自传》《名人传》,顺便提一句,像什么《Lean In》之类的……)。
第四步,我不知道该怎么强调《史记》的重要性,以至于要单列出来,三家注的《史记》是一定要摆在枕边的(当然《史记》是文学作品)。这应该做个强制要求,就像社会会要求高中生必须把《离骚》背下来一样。
等你积累了一定量的小说,便可以根据自身的偏好进行选择了(文学作品与小说)。俄国的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法国的福楼拜、普鲁斯特、巴尔扎克,英国的毛姆、托马斯·哈代、勃朗特姐妹,德国的海涅、托马斯·曼、赫尔曼·黑塞,美国的惠特曼、菲利普·罗斯、唐娜·塔特,等等,任你喜欢。 (还是再放几本吧《马基雅维利在伊拉莫》《马宁·伊登》《大卫·科波菲尔》《金翅雀》这几本都是小说,可读性强,可做缓冲,千万千万不要一开始就念文学经典)
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小说实在太多了,就像我提到的,你不必要把念书当做辛苦事情,也不用“必须学到什么”,但至少,当你念过了《红楼梦》要知道人的心肠实在至关重要;读过《浮士德》要清楚“人人心里都有一个魔鬼梅菲斯特”。
最后,我得说明,这些小说(文学作品)既不能帮助你获得学位,也不能指导你如何谋生,然而只要你们能真正享受它们,你的生活会更加丰富。同样地,我必须描述清楚,如果我认为对我来说具有重大意义的某些作品,也该不折不扣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就太武断了——我提出的阅读路线是非常个人化的。(说着不列书单,还是举了几个例子,虽然自己也写乱了,没把小说、文学、诗歌做个区分,望体谅,周六呢。我相信这些“例子”是有诚意的,我带着包括自己妹妹在内的一些本科生也是按照这个路线往下走的,也就是说,是有过实践的。这个路径目前来看还是蛮成功的,哦对了,我妹妹每读完一本我会给她发个红包,但我猜,这应该不是,呃,怎么说,促成整个流程圆滑运转的必要环节......吧?)
再补一句,虽说了解那些作品叫我得益匪浅,可万一读了看了她们之后你觉得不合口味,那就把她们搁到一边去吧。
© 本文版权归 Jabberworck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