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导论”读书笔记(二)
如何来辨识论证中的前提和结论?
a. 提示词:比如“因此”,“由此可见”,“因为”,“正如…所示”
b. 论证中的语境:也即论证是通过语境和它们的意义展现出来的。包含论证的语段经常含有一些既不能作为前提也不能作为结论的附加材料,它们是为了使听者理解论证是关于什么内容的。比如:
“由于政府削减对学生的财政援助,许多一流学院和大学都将较大比例的学费收入用作贫困学生的奖学金。正如慈善捐款可免征所得税一样,这部分学费也应享受税务免征。”
这段话第一句就不是论证的一部分,但是它解释了“这部分学费”,对理解论证本身必不可少。用解析法来分析这个论证就是:
1. 对贫困者的慈善捐款是免征所得税的
2. 很大一部分学费收入用来做为给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的慈善捐款
所以,作为给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的那部分学费应免征所得税。
c. 反问句虽是问句,但其可表达肯定或者否定的语气,故也可暗示一个前提。比如
“如果罪法禁止自杀,那么在基督教中这并不是一个有根据的论证;而且这个禁令是荒唐的,因为有什么惩罚能让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害怕呢?”
d. 未明确陈述的命题:论证中有时会有一些命题未明确陈述出来但又假设能为人理解。比如:
“他不愿接受皇冠,所以他的确一点没有野心。”
省略了前提“不愿接受皇冠的人一定没有野心”。
有时在论证时不把命题明确陈述出来,有可能这个命题是有质疑的,不讲出来可以避受责难。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