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与“触”的深度思考
佛说“你们本来就是一,与佛无二无别”。 经年累月,我越来越体会到“界”和“触”对世界形成的重要性,而且我逐渐意识到对于“界触”的深层次渴望,很可能就是人生束缚的关键所在,熟悉佛教的同学,一定觉得十八界是老生常谈了,心经有言“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背了那么久的心经,基本上都是阿宝背书,走嘴不走心,不过现在再背心经,总有不一样的认识,我发现心经真的是把一切秘密都说尽了,只不过很难把实相说清楚,即使是我现在的一点体认,想表达清楚,都觉得很困难。 我并没有什么虚空粉碎的证量,一切体认还是从思维上进行的,目前的我也只能做到如此,努力去理解佛法的深刻内涵,大家想想,为什么那么多人渴望爱情,在感情这件事上,我消耗的时间比佛法多多了,所以说感情,或许比说佛法更容易,爱的感觉是所有人都会有的,比起说禅乐,爱情难道不是更有共鸣吗,那么问题来了,你为什么那么痴迷爱情,它到底带给你什么快感呢?佛法里有四个字说的非常好,那就是——“触受为乐”! 我想了很久,很久,我发现,人生无处不是“触”,所有的快乐,来源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触”,美食是舌根的触,音乐是耳根的触,美色是眼根的触,香氛是鼻根的触,思想是意根的触,肉体是身根的触,好了,没漏什么吧,一个“触”,已把人生道尽。 仔细回顾此生,不就是在追逐这个乐受的触,或者回避这个苦受的触吗? 而能“触”的关键又是什么?必须要有“界”啊,对不对,没有“界”你“触”什么?融为一体了,你就不能触了,必须要有个对象,这不就是二元对立吗,但是,矛盾的是,所有的“触”的结果,却都是指向“合一”的,就像是一次又一次宇宙的碰撞,尘撞到根的那瞬间,发生了什么?心经不是说“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吗,那么这个尘怎么会撞上根的呢,如果没有“界”,怎么可能撞上?又怎么可能会产生“作用力”? 好奇怪,想到这里,我又喝了口茶,茶与舌的接触,使我乐在其中,但是我又实在说不清,这个乐到底是什么,这个乐使我产生一个驱力,这个驱力叫做“再多喝几口”,于是我又倒上茶水,拿起茶杯,喝了几口,这一套行为的产生,来源于多喝几口的驱力,而驱力来源于乐受,乐受来源于触,触来源于界,界来源于。。。? 我的体认目前只到这里,佛观照到根本无明,这是无法理解的,是思维禁地,思维无法认识无明。 相对于物对物的接触,爱情就麻烦多了,因为爱情不是单一的触,是六触的杂合,因此它产生的乐,不能通过一个简单的触去替代,吃饭不能代替爱情,音声也不能,故爱情产生的快乐,变成得稀有很难得,因为稀有难得,又叫人更加渴望。 不过说到根本,爱情还是逃不出“界触”的范围,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种快乐比得上爱情,所以用爱情来讲世间之极乐,是很具代表性的,但通过上述分析,这世间的极乐,也不过如此,就是个“界触”而已,它代表了六触在世间能够达到合一的最高程度,在爱情中的人,六触是很集中的撞击,集中撞击“界”所产生的感觉,是我们至乐的体验,那么没有“界”,就不快乐了咯? 有两种情况“界”会消失,一个是当爱人不在的时候,我们撞不到“界”了,所以就不快乐。另一个是两个人待在一起久了,“界”会模糊,双方爱的感觉也会变淡。 是不是这样,那么说到底,不就是“界触”带给我们世俗的极乐吗?而我们乐忠于创造“界”的分别,这既是我们快乐的源泉,也是束缚自己的关键,但我们根本的动力是获得“界触”的快感,失去快感只是创造“界触”的副产品,正是我们以“触受为乐”,是我们这个颠倒的执着,使得我们去造作,去追求“界触”,使得我们越陷越深。看看这个世界,为什么需要更多的刺激,就是因为“界触”会随着时间变模糊,我们接受不了,因此我们需要强烈的刺激再重新获得“界触”的感受,只不过越是强烈的撞击“界触”,它的反作用力就越强,正所谓有几分“快乐”就有几分“痛楚”。 所以佛法说的很简单“众生颠倒”嘛,反一反不就行了,不以“触受为乐”不就行了嘛?说起来真的很简单,道理也是如此,前面说了,任何“界触”的指向都是“合一”,这个矛盾就等于是佛说的“穷子喻”你本来就是一,你还要创造“界触”,通过撞击“界触”来获得“合一”,这在智者看来,不就是等于骑驴找驴吗,狗逐尾影么?

-
Sophie的世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7-26 20:2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