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阿百年堂阿胶文化苑墙体浮雕——百年堂品牌故事

公元前486年,各诸侯国忙着相互争斗、抢地盘,被尊为“共主”的周天子靠边站了。吴王夫差争霸天下,筑邗(han)城、挖邗沟,主要是为完成北伐齐鲁、争霸中原的野心。开凿伯渎(dú)河,北上攻齐。
(小知识:皇帝头上戴的叫冠,冠上面要加冕,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语;冕的上面有块长方形的搓板,叫延。延的前后沿都挂着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周天子挂12串,诸侯王挂9串。上大夫7串,下大夫5串,级别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秦以后就只有皇帝带这种帽子了。)

齐国慌忙抽丁备战,加征赋税徭役。适逢中原大旱,田地荒芜,树木禾苗枯死。饿殍满地,爆发了瘟疫。老百姓四处逃荒躲避,面黄肌瘦,头晕烦躁,气喘咳嗽,心慌失眠,卧床不起,直到气喘、咯血而死。

当地官员张傅哀叹百姓之苦,苦寻治疗方法。动用军备物资牛皮,熬制牛皮胶赈济灾民。齐王震怒,张傅被齐王诛杀。

张傅之子张亘(gèn)被流放阿邑岳庄,靠熬胶活命。不想洗皮池塘里长出了荷花百朵,当地百姓击掌相庆,视为祥瑞之相,遂命名为“百莲塘”,称张氏熬制的阿胶为“傅氏胶”或“傅致胶”(“致”通“制”)以示正宗,同时纪念舍身成仁的阿胶鼻祖张傅。

建安中期(212前后),长沙太守张仲景打破官府戒律,在官衙大堂之上悬壶济世,为病人诊脉开方,为民解难,建安末年(约公元215~219年)张仲景仙逝后,为纪念“医圣”,医家称医生“坐诊”为“坐堂”,中药店的店名也以开始“堂”为号,以示对医圣的尊重。“百莲塘”更名为“百莲堂”。
(小知识:
悬壶济世是古代颂誉医者道者救人于病痛。便有悬壶济世之说。
许多人也许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中药店门前要挂一个葫芦,但是,提到“葫芦里不知卖的什么药”这句俗语,你就会知道这葫芦肯定与药有关。
葫芦,古代称作“壶”,俗称葫芦瓜,古代道家的象征之一
药葫芦只不过是一只盛药的“药壶”。或曰一种行医、卖药的“招幌”而已。不过,医家挂药葫芦还有深意:一是向世人表明其“悬壶济世”之宏愿;二是看重葫芦之实用价值:用葫芦保存药物确实比其他的容器如铁盒、陶罐、木箱等更好,因其有很强的密封性能,潮气不易进入,容易保持药物的干燥。从历代史籍中得知,古时候的行医者无论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葫芦,如唐代药王孙思邈采药时就必挂一个药葫芦。而且,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也可为药,医治很多疾病。
因此,后来人皆称卖药的、行医的为“悬壶”,美称医生职业为“悬壶济世”,历代医家行医开业则以“悬壶之喜”等为贺。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行医者悬葫芦在诊室当作行医的标志,这种做法更被众多药店、制药厂等沿用。
膏药铺幌子由一块四周为白色,中间一个黑心的木板制成。上下是两个等腰三角形,表示半贴膏药;中间是菱形,表示一整帖膏药;三者之间用铁链连接,末端缀葫芦幌坠,显然寓意是一副膏药。药铺幌子还有用鱼形木板制成的,鱼是一种吉祥物,其象征意义,除用谐音法表达“病愈康健”,用我的药,保君除疾祛病,平安如意的祝愿之外,还表明医药铺能做到像鱼那样,不分昼夜睁着双眼,为病人服务。是个极为形象的象征幌。)

传说,至公元557年,北齐文宣帝高洋龙体欠安,头晕目眩,烦躁不安,面黄肌瘦,四肢无力,卧床不起,直到气喘咳嗽,咯血……御医束手无策,四处派人寻找医治之法。
大臣崔修从济州东阿岳庄觅得阿胶一钧(1钧= 30斤,1斤= 16两,1两= 24铢)进贡皇帝,御医以米酒化之,供帝服食,百日后高洋皇帝脸泛红光,精神抖擞,头发变黑,皮肤细腻,气充血旺,身体康复。
为表彰东阿人贡胶有功,文宣帝赐匾“百年堂”予东阿岳庄张氏,因皇帝书写匾额时,误听百莲堂为“百年堂”,百年堂从此得名。

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黄河泛滥,东阿县城被淹,百姓流离失所,拖家带口,迁城于南谷镇(即今平阴旧县镇),百年堂搬迁。
元朝1344年水患,南谷镇再次被淹,东阿又迁址谷城县城(今平阴东阿镇),百年堂也再次搬迁;
明末清初,因连年战乱,加之天灾人祸,张氏人丁逃散,门可罗雀,百年堂日渐没落,逐渐断代。

2003年,王博率领一帮志同道合的业胶人,研究阿胶文化时发现,发现历史上众多的阿胶堂号“百年堂”寓意最深,决定重建百年堂,近代百年堂重建于2009年7月7日,经深耕发展,以现代化、重科研、强品牌、图发展为企业核心价值,以重视管理更重视人才的理念,以重品牌更重质量的精神,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将百年堂打造成前端切入线上、线下销售,中间切入生产基地,后方组建产品研发中心的现代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