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文案
早在《舌尖上的中国》里我们领略了祖国食物的众多与美好,而其中的很多食物离我们太过遥远,那么带有烟火气的烧烤则就在我们身边,走进《人生一串》,开启味蕾别样的人生。

夜幕降临,人们开始渴望美好而放松的一餐。从炕头小酒到酒店大餐,这个庞大的选择谱系里,很多人钟情于街头巷尾,市井里弄,只有这个环境,配得上他们想吃出点境界的企图。大家其实很懂生活,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
什么能让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闻风丧胆?答案,就藏在烧烤摊前的笑容里。是什么样的烧烤?能引诱一位姑娘,穿着睡衣,飞奔下楼。答案,就藏在这个七十年代的老社区里。
东北人幽默,但是对蚕蛹来说,一生都要被他们烤,一点也不幽默。烤田鼠,许多人绝对没吃过,但谁都不能保证,广州人吃没吃过。
肉,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串,是中国烧烤的基本形态。重口味,是夜宵的统一气质。在老地方吃蚝,就像去邻居家蹭饭。
天刚一擦黑,铁合金的重金属养生朋克,如约而至。老张的手艺,就是那的行业标准。多亏了超薄干豆腐,铁合金的米其林三星大厨,才敢往里填四种材料,而不怕烤不熟。肉、肉、还是肉,如果烧烤的世界里只有肉,舌头也会审美疲劳。正是这位臂力不凡的大哥,在这里坚守着如今烧烤江湖的濒危品种——露天烧烤摊。在饱含水分的韭菜上,撒上自家调制的辣椒粉,到了这时,火候又是一道决定口感的门槛。需要用趁手的蒲扇,个性化把握,通过翻折,感受韭菜的软硬,判断火候是否到位。
早春时节,长春的夜晚仍然很冷,吃一口烤土豆,心里的那点儿冰碴子,就都化了。但在从没经历过寒冬的建水古城,人们会用另一种方式,度过一个闲适的夜晚。也许多年以后,这位小朋友还能记得,边吃烧烤,边看星星的这个夜晚。味觉的记忆很持久,在同一时间,尚未彻底解冻的哈尔滨,长春爷们馋鬼哥,还在回味家庭独特的烧烤美味。
小二哥在航天中路的另一端,又开了分店,让二嫂管理,从此两人,只有凌晨三点才能见面。朋友帮阿不都开了网店,快递让他的烤全羊走得更远了。马思基本退出了烧烤界,光荣地加入了看孙子的行列。烧烤的江湖,每一刻都有新人涌现,而肉,是永远的主角。几串烤肉,一杯美酒,这就是深夜路边的那份得意。这就是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
凌晨两点,曲终人散,小两口终于能在雨中,吃碗能辣出眼泪的红油下面了。与此同时,沉默的飙哥,也跟李姐打开了话匣子。铁钩老赵,还在后厨,打扫今天的战场。长沙那对儿父子,怕是又要熬一个通宵。也许你记不得,曾经吃过的烧烤摊。也许你所在的城市,也在发生巨变。但多年以后,你仍记得的,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和陪你吃烧烤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