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全面解析第三方支付概念以及新政!

“
市场收紧,群雄混战,第三方支付行业逐渐回归合规轨道,备付金集中交付,“切断直连”等监管政策步步收紧。
”
先说说第三方支付的一些基本概念
1
什么是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产品所在国家以及国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央行共为271家支付机构发放了《支付业务许可证》。
2
网银的全称是什么?
网联的全称叫: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简称“网联”

第三方支付方式都有哪些?
传统四种支付方式
一、网银支付
无实际绑定关系,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支付方式,是指支付时,付款人通过商家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进入到付款人的发卡银行网站,由付款人的发卡银行通过其网银系统验证您的身份认证安全信息以完成支付交易的支付方式。
二、认证支付
是指付款人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接收输入的银行卡相关信息(如:卡号、密码、CVN2、有效期、预留手机号等要素),由第三方支付平台经过付款人发卡行进行验证。
第二次支付仅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短信验证或发卡行手机短信验证等辅助认证以完成支付交易的支付方式。
三、快捷支付
用户不需开通网银,只需提供银行卡卡号、户名、手机号码等信息,验证手机号码正确性后,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发送手机动态口令到用户手机号上,用户输入正确的手机动态口令和相关验证信息,即可完成支付。有绑定关系,快捷支付过程中用户只需要输入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支付密码即可交易。
快捷支付产品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可跨终端、跨平台、跨浏览器支付;
二、操作方便,只需要银行卡信息、身份信息以及手机就能支付,无需使用U盾等;
三、没有大量的页面跳转,减少了被钓鱼的可能性;
四、没有使用门槛,只要有银行卡,无需开通网银、无需安装网银控件、无需携带U盾/口令卡等;
五、支付成功率高,用户使用费低。
四、协议支付
协议支付是银行与特定商户共同为客户提供的电子支付方式,通过三方签署协议,将客户在银行开立的银行账户与客户在特定商户的用户ID进行绑定,并生成协议号,银行在收到商户发送的以协议号标识的交易指令后完成支付交易,从而实现客户在商户网站完成直接付款业务或查询业务。
支付新政策
2018年6月30日起,所有网络支付都实行“断直连”(切断直连银行),必须统统经过网联。
2017年8月,央行支付结算司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于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由直连模式迁移至网联平台处理的通知》。通知表示,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

新政策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来做一个新旧对比
之前的“直连”的老模式:

过去,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绕过银联直连银行,单独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就能连接过百家银行,已成为事实上的“网上银联”,不仅接口重复,而且开设多个备付金账户,关联关系复杂且透明度低,第三方支付机构相当于各自构建了支付清算体系,游离于现有清算系统之外。

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直连,杂乱无序
现政策要求的新模式:
“
“协议支付”取代了“快捷支付”(认证支付)和代扣
”

“断直连”后,网络支付付款流程发生了哪些变化?
付款流程发生了变化:
某个第三方支付上用银行卡付款消费后,交易类型变成了:网联协议支付。
例子:”在线上买一双300元的鞋,通过第三方支付,用绑定的某行卡付款。”
流程则变成了这样:
01)第三方支付收到你付款请求,自动向网联发起协议支付;
02)网联将交易信息保存数据库,再将请求转发给某行;
03)某行在你的账户扣掉300元,告诉网联已扣款成功;
04)网联再告诉第三方支付并传输,支付已成功;
05)交易完成。

新政要求第三方支付全部纳入网银平台,监管更加有序
— END —
关注我,学习产品经理从0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