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我尽心尽力为孩子是个错误吗?盛文堂提醒:孩子不需要保姆式的爱
昨天一天都在开研讨会,期间讨论了各个阶段的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家庭教育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讨论会的内容非常丰富,甚至一些观点颠覆了我以往的一些认知。不得不说,人的思维认知在一段时间内必须要经历一次迭代优化,这种迭代优化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提升也是对自己认知的负责,特别是我们作为咨询老师更需要及时的去更新自己的知识,以便于为家长们提供最前端的指导。 当然我们家长或是孩子平时也需要及时去更新自己的认知,家长更新自己的教育认知,会更加清楚自己到底在教育中应当处于一个什么位置,孩子及时更新自己的认识,也会更加清楚自己到底应该怎么正确对待学习,怎么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怎么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等等。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个问题,这也是本次讨论会中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问题,就是“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因为很多家长都会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出现一些焦虑感,平时在咨询过程中也经常提到“我到底还要为孩子做什么?”,其实说真的,家长在孩子的身上付出的已经远比要付出的多的太多了。

教育就像一根弹簧,我们家长是施力方,孩子是受力方,当我们对孩子用力过猛时,反而会导致孩子的反弹力越来越强,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抱怨,孩子小时候很听话,越大越不听话,叛逆情绪也越来越严重,这就是施力加大造成的,这里的施力可能是生活上对孩子包办过多,也可能是对孩子要求过多。 好的教育就是要给孩子留有空间,留有让他自主思考和自主活动的空间,这样才能有利于他的成熟,如果父母替孩子做了一切,又让孩子自己怎样成长呢?

很多家长常常都会再想“难道我尽心尽力为孩子做是个错误吗?” 我们总是拿自己作为例子和孩子去讲:你看妈妈/爸爸在你这个年纪,爷爷奶奶哪有时间管我们,我们都是很懂事的,现在爸爸妈妈专门抽出时间去教育你,反而你还不接受了。其实这句话也揭示了一个道理就是在我们那个年代,父母都在为生存奔波,也就没有过多的精力管孩子,所以孩子自己就担负起了管理自己的责任,而孩子在自我经历的过程中,也就慢慢的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学会了体谅和感恩。所以为孩子尽心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碍了孩子自我能力的提高。 同时父母也是需要被关心的。看着餐厅理所当然、独自大吃特吃的孩子,我就会想,他是否知道坐在对面的父母为了省几块钱竟然不舍得单独吃一份。有时候当我们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也非常渴望孩子们上前关心一句。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总是会想要不要告诉孩子,这样是不是让他更担心了,影响他的情绪了呢?其实不然,让孩子知道实情正是帮助孩子提早树立同情心的方式。 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让孩子独立去处理一些问题。比如从小让孩子学会去规划时间,我们家长不要过多的剥夺孩子的权利。很多家长在此会表示,让孩子自己制定怎么可能呢?他懂什么?他制定怎么会合理呢?等等,殊不知,如果我们不让孩子自己经历这些,不让孩子自己尝试去规划自己的时间生活和学习,那么他又怎么能够在长大后掌握这门技能呢? 在孩子成长中我们家长要时刻给自己一个暗示:我们不是孩子的保姆,我们只是孩子身边的一个经验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的朋友,如果他平时在身事情上有不会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他提供一些帮助,或是传授一些经验,但是执行的过程都是需要孩子自己去完成的。 当我们给自己的定位不是孩子的保姆时,自然而然,孩子也不会把家长作为自己的保姆。所以对待孩子,我们家长一定要切记,我们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形象,都是我们自己营造出来的。 注:本文由盛文堂老师撰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