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感变化
现在是2018年8月28日星期二,北京时间9时11分。
十点钟好像要开会,BOSS之前还强调过,要我们好好想一想。
昨天翻了下《冰菓》的小说。
其实,“冰菓”只是古典部系列小说第一部的名字,但动漫选了它作整体的名字,这就像美剧《权力的游戏》,名字来源于《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的第一部。
小说的中文版,我们可以看到六本,漫画第十卷到了小说第三本,动画差不多演到了小说第四本。
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我”就是折木奉太郎,用这视角可以写好多折木的小心思。
不过,粗看下来,个人觉得动漫的总体表现比小说要好,动漫比小说简洁。
但这也说不准,因为米泽穗信写这一系列小说尝试了不同的套路,第三本用了POV,第四本是短篇集,第五本在长跑路上,也许认真看罢,我会有不同的感想。
这是后记,作为今天的标题来源。

看完漫画《冰菓》,又回到了漫画《比利蝙蝠》,这作品我不知它会怎样结局。
浦泽直树的作品,我总觉得很难收尾,《Monster》、《20世纪少年》,如果让我从中间接手,我会手足无措的。
这还蛮少见的,一般说来,一个作品看到一半,我总会想,如果让我来,我会这样结尾。
《比利蝙蝠》比那两部作品更宏大。
时间上,从沙勿略算起,故事发展了几百年,从最初的卷轴开始,那就得几千年;
空间上,从日本到美国,从地球到月球,蝙蝠无处不在;
涉及的大人物,有沙勿略、爱因斯坦、希特勒、肯尼迪等;
涉及的大事,有天正伊贺之乱、第二次世界大战、阿波罗登月计划……
这作品怎么结啊,按浦泽的风格,应该是正能量收尾,但总不能是“我拿到了卷轴,然后一切就都好起来了”吧?那样太幼稚了。
《比利蝙蝠》里有一段师父之死,我觉得超精彩。
师父知道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去救人就会死,而且死了也没有名誉,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去了。
昨天的白描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