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散记:警察与湖泊
截至2016年末,喀什地区总人口451.47万人,其中,汉族人口28.6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维吾尔族人口416.2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92.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走在喀什街头,是难得见一个汉人的。大部分的维族同胞也不太会讲汉语,我们在喀什的第一天,吃完饭之后就去找氧气瓶,为第二天去喀拉库勒湖做准备。当地的药店中只有氧气袋,需要找医院充氧气。我们走了不少药店,遇到的大多数店员都是汉语不太好的维族小姐姐,都很热心,帮我们想办法。后来充氧气时,医院已经下班,是负责保安工作的一位维族大叔,听到我们的需求后让等一下,他去帮我们充氧——我们自己去办理应该没人理会的。我们非常感激,抱着鼓鼓的氧气袋走在路上,一看就是刚到此地的游客。
喀什的街道上有个重要的景观:便民警务站。几乎每隔几百米就有个警务站。当然这是因为众所周知的缘故,但我们初见时还是惊骇且笑,互相开玩笑说这么便民,感觉不报个警都不好意思。警察绝大多数是维族同胞,拿着警盾闲闲站在街上,大家都司空见惯的样子。喀什城内最大的景点是老城,老城里面也是隔几条巷子就有警务站,警察们坐在台阶上,饭点就到附近店里吃手抓饭。
我们到喀什的第二天就去了喀拉库勒湖。喀湖距离喀什大概300多公里,但因为沿途公路一直限速40-60,比预想中慢了很多。我出发时吃饱了手抓饭,一上车就睡了,醒来时正好迎面是一系列的雅丹地貌小山,陡峭的石山颜色是鲜明的红褐色,山体上一道道的褐色或黑山山纹斜斜直下,非常美。
一路都是限速,虽然开车的同学苦不堪言,其实慢慢开正好可以看下风景。现在几乎所有的自然景观都可以在各种大片、照片中看见,所有的景象在初见中总会从脑海中检索出它的纸质版或电子版,然而还是无语可以形容它真实的壮丽和发自肺腑的赞美。这样的山里,很难想象会有繁茂的花树,但绝对可以见到苍凉的山峰、飞掠的白云和沉默的牛羊。
喀湖的沿途会经过白沙山和白沙湖。白沙山是一系列小山,看资料说是银白的,我们去的当天正好有云朵,云影投在山上,山体是深深浅浅的银灰色。即使隔了很远,也能感觉到山上细沙的柔和。《山海经》里说白沙山“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白沙山,广员三百里,尽沙也,无草木鸟兽。鲔水出于其上,潜于其下,是多白玉。 ”
白沙湖不知是否为鲔水积成,当日浅碧一片,在云影下和白沙山交相辉映。本来想近距离欣赏下,从车里一出来就大风袭人,勉强看了下波光闪烁的湖面,拍了两张照片,就匆匆回到车上了,习惯温室生活的人在自然中不堪一击。

喀什的海拔是1289米,喀湖就到3600米了。过了白沙湖,迎面就能看到雪山,白雪附顶,在阳光下伫立,其实觉得挺奢侈的。上次去西藏,一天都云雾弥漫,导游一直在讲如果能看到雪山一角,就已经非常幸运了。这次看到这么多座雪山,简直舍不得转移眼神。我一直盯着雪山看,同时在心中暗暗许愿,机会难得,迷信就迷信吧。
终于到了喀湖,碧蓝的湖水,三面环绕着雪峰,随便拍拍都是画中景象。湖边停着一些游览的车,我裹着冲锋衣站在风中,看着光腿穿长裙的大姐各种拍照,还是挺感慨的,厉害厉害。另外有一些当地人牵着马在做生意,在湖边骑马,映着水草湖光,想必拍照是很美的,但我们已没有了兴趣:本来想去湖边站站,结果湖边的草丛中到处倒是马矢牛粪,几欲无处下脚,站一站也挺为难的。明明盛景就在眼前,湖色澄碧,雪峰巍巍,但小如人类却因为卫生这种小事,觉得无法近距离欣赏,矫情且无奈。

喀湖距离喀什毕竟还是有些距离的,喀什城内景点主要是老城和高台民居。老城是重新整修的民居,整洁干净,高台民居体现的就是另外一种风格。高台民居是维吾尔族人世代聚居地,从外面看其实挺破旧的,几疑为废墟,房屋依崖而建,据说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辈的房上加盖一层楼,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一些砖房。连系这些房屋的,就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曲曲弯弯的小巷。
我们去高台民居时,已经在老城逛了大半天,精疲力竭。看到民居一侧有摩托车下来,料想应是大路,但实在绕不到侧面去了,就从民居下很高的垃圾土山——其实也不很脏——直接走了上去,上去是到了人家后院,发现没有出去的口,傻了眼。好在这户人家的老爷爷正在院子里修理什么,咳嗽了一声给我们指了路,让直接从他家大门出去了,我们笑着感叹运气好,就直接到了民居上面的巷子里。
有的巷子是露天的,有的就有着顶棚,可以避风雨。下午时分,大多数人家都锁着门,大概还在外面谋生计,也有门上贴着封条,好久都没有打开的样子。有两次遇到外面聊天的维族女性,看到我们经过,也就随便看几眼。和老城相比,这里面居住的人少了很多,很多地方就有些萧瑟的样子出来,也有看到一些关着门的店铺,想必当初也是想发展商业,终于没有发展起来。
下去时发现出口前坐着几位警察,显然是守着出口,看到我们下来,无不惊诧。年龄较大的一位跟年轻的小警察说了几句,小警察就过来笑嘻嘻问我们怎么进去的,进去时没见你们啊。我们比划着说垃圾山上去的,年龄大的那位听了翻译,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转身就上民居,想必是去查看了。小警察就笑着说厉害,第一次有见这样进民居的。其实有点不好意思,真的没想到民居出入是需要查证的,并非是故意违反规则。

喀什的管理一直挺严的,在关键节点总有着检查。我们从喀湖下来的时候,在一个收费站口被叫了下来,所有人排队检查手机。我站在检查的几个大姐大叔面前看了半天,看不出重点是什么,就是打开手机然后看看里面的信息。我们排了好一会,总是轮不到,于是有点焦躁,后来一个大姐注意到了,问你俩用的是不是苹果,我们说是,然后说苹果不检查,我们就这样走掉了。
在众所周知的因素影响下,喀什城其实一直都处于松懈下的戒备状态,几乎所有的路边店都会安装栅栏门,开始我们以为这都是没有营业的店铺,后来才发现都在正常营业,需要里面的人开下门。这些栅栏门、路边的安检、加油站的防卫,以及老城里的警察,都使得在喀什的手抓饭、烤包子的美味下,总是让人生出一丝警惕心出来。
北澈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关于婚姻的憧憬和尽职调查
- 黄金记 (6人喜欢)
- 为什么喜欢读耽美小说 (1人喜欢)
- 为什么现在婚恋中物质会被考虑更多? (2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