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快过去 天色蒙蒙亮(三)
▲纯文字与个人感受内容
▲配图及较客观版请移步关注微信公众账号“chatter”
**********
莫斯科
那从小歌里唱着的地方,熟悉的旋律慢悠悠响起,惺忪的阳光透过云层,窗间的缝隙飘进鸽子翅膀下的绒毛,餐厅里勺子和杯子在亲吻,转身时鞋底与地板摩擦,眼前的一切叫做莫斯科。
红场 红场原名是"托尔格",意为"集市"。前身是15 世纪末伊凡三世开拓的“城外工商区”,1662年改称“红场”,意为“美丽的广场”,面积9.1万平方米,位于市中心,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
国家历史博物馆
克里姆林宫 克里姆林宫是一组建筑群,是俄罗斯联邦的象征、总统府所在地。“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意为“内城”。融合了拜占廷、俄罗斯、巴洛克、希腊和罗马等不同的建筑风格,是历史瑰宝、文化和艺术古迹的宝库。
国会大厦的双头鹰国徽是全俄罗斯最大
救世主塔楼
大天使大教堂
圣母升天大教堂
发现可以在线浏览克里姆林宫: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圣瓦西里升天教堂,真的难以想象这样的色彩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卡洛明斯克娅庄园 卡洛明斯克娅庄园是沙皇时期的皇家别苑,1532年,为庆祝可能成为未来沙皇的王子诞生,修建了这座教堂庄园。17世纪中叶是庄园的黄金时代,直到彼得大帝将都城搬到圣彼得堡,这里也随着整个莫斯科一起没落。
在习惯了俄罗斯各种色彩斑斓或庄严肃穆的教堂后,突然出现在眼前耶稣升天教堂的这一幢白,美到颤动人心。
耶稣升天教堂是1532年与庄园修建时同时建造,是庄园修建最早的教堂,现已是世界文化遗产。
新圣女公墓 始建于16世纪的新圣女公墓位于莫斯科城的西南部,起初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到19世纪,新圣女公墓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该公墓占地7.5公顷,埋葬着2.6万多位俄罗斯各个历史时期的名人,是欧洲三大公墓之一。
喜欢外国人对死亡话题并不忌讳的文化,墓园将墓主的灵魂与墓碑的艺术巧妙结合,更让人好奇和愿意去了解他们的故事。十分详细的介绍可以看这里:
最让人感动的是会看到人们久久地站在某一座墓碑前,很难不去猜想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或者埋在这里的那个人曾带过他们怎样的人生影响。
只拍下了契诃夫的墓碑
莫斯科的气质和圣彼得堡截然不同。与圣彼得堡厚重复古风格相比,莫斯科更像一个被时代打乱的现代都市。其实莫斯科也是个伤痕累累的城市,抛不开的民族历史与魂魄,百年内莫斯科经历了从封建帝国到红色革命、从红色革命到拥抱现代的颠覆式变化。
在莫斯科有一种特别的建筑风格,叫斯大林风格。主要的建筑特点是中央主楼高耸,两侧或四角的配楼较矮,顶部细长的金色尖柱和尖顶上必有一颗五角星,而在结构上简洁规整,明快大方,据称这种建筑风格可以充分体现当时中央集权和振兴国家的思想。
而最具有这种建筑特色的就是莫斯科大学。作为莫斯科市七个典型的斯大林式建筑中规模最大的。莫斯科大学所有的功能场所都是连成一体的,也就是说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图书馆等等房间都在整幢大楼里。
在离开俄罗斯的前一天,在红场广场的椅子上坐了很久,这座城市实在太无畏了,无畏外来者,无畏是否在发展,无畏是否被喜爱,它有自己的那份自信骄傲与不屑。像很多首都城市一样,也有着无休无止的堵车,人潮拥挤的地铁,混乱修整的街道,一时间很难产生好感。但看久了,它仿佛就像现在的生活,身处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在某些痕迹中观看到他人身上短暂的自己,人们的脚步代替了自己的脚步,路过了一间间不同的店铺,时间在流动,而脑袋没有停滞也没有痛苦的挣扎。
在所有的匆忙中,你知道还依旧可以恢复热度,当从这座城市的一条巷子走到另一条巷子的尽头,仿佛也从心脏的最左边走到了最右边。未曾在现实中昏睡。
还有太多的地方没探访,下次要见春风沉醉的贝加尔湖了。美妙的生活缝隙。
小花絮:
▲Google地图是天使
▲涅瓦大街有个专卖乐谱的书店很迷人
▲圣彼得堡年轻人乐队
▲明信片都在红场寄出
▲在苏兹达里等公车的老爷爷和拍照的老奶奶好像一部小说
▲走着涅瓦河边还被问路真的让人感到绝望
▲冬宫收藏了许多伦勃朗的画很值得一看,这位45度光创始人
▲再去圣彼得堡一定要去怪胎博物馆
▲要塞里钟楼自鸣钟有36首歌,去到的时候刚开始敲钟,声音很动听
▲涅瓦河有两尊从抚顺府盗来的两尊石狮子镇压河灾,还有狮身人面像
▲有娃娃恐惧的我实在对套娃无感,彩蛋是一定要买的
▲阿廖卡巧克力,小女孩的形象来自苏联时代,有着红色年代特有的朴实风格。据介绍巧克力已经有了许多年的历史,深深植入人民记忆里,如今成为俄罗斯旅游一大特产。
▲特意拍了普希金雕像,送给某位朋友
▲在阿尔伯特大街上有许多穿着宫廷服装的人来来往往兜售合影,有一家的小女孩停住了脚步,拉着妈妈的手看着那位皇后,男主人开始放下手上提着的东西脱下背包,懵懵地任由拍照者摆布各种姿势,在画面定格的最后一步却不忘去搭妻子的肩。尽管是很年轻的夫妻,却莫名让我有落泪感。
在写下这些文字前,我犹豫了很久,犹豫的更大原因是我不知道要写什么。我知道我感受了很多,走了很多路,看了很多颜色,记了很多张脸,可是我到底想说些什么呢。看着拍下的照片通过传输线,在屏幕上显示进度快完成的时候,突然意识到,生活着的当下并不是我想要的,一点都不是。
我在空壳的身上活着,既不是自己也不是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