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赏 | 竹绘——茶人的一种品质体现
英国学者李约瑟说:东亚文明乃是"竹子文明"。中国文人墨客把竹子空心、挺直、四季青等生长特征赋予人格化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刚直等精神文化象征,而画竹则成为中国花鸟画的一个重要画种,历来为人所喜好。竹文化在我国由来已久。竹是君子的化身,乃"四君子"中的一份子。历来为人所喜爱。
宋代已零星见有竹纹,元代时竹纹多在蕉石瓜果图中作为辅助纹饰,竹干、叶皆单笔勾绘,竹叶大小参差,有的竹枝上有藤蔓缠绕,别有韵味。其画法是一笔点划,竹枝瘦劲挺拔,竹叶繁密肥润,与明初双勾填色的绘法截然不同。
明代竹纹多与松、梅组合为完整的岁寒三友纹饰,也见有与桃、梅、石组成的纹饰,单独的竹纹十分少见。明代宣德竹纹器物基本上继承了永乐的竹纹绘画手法。永宣时期的青花钴料有晕散,表现出层次感。青花色泽浓重,产生了黑铁斑痕。这一段时期的竹纹还与洞石等组合为统一的画面,其布局疏朗,运笔娴熟,画法为勾线填色。明代空白期也偶尔出现竹纹器物,画法为一笔点划,竹叶呈放射状,有清晰的竹节,绘画不精,质感却较强。


清代单独以竹作主题纹饰的器物较多,尤以康、雍、乾三朝十分常见。清代康熙时期竹纹呈现出竹干粗壮,竹叶茂盛,富有生机勃勃的气势。此时的竹纹还刻意追求竹子的摇曳风姿,在釉质滋润光泽,胎质洁白细腻,浅淡的青花呈色的映衬下美轮美奂,构图疏朗大方,层次感强烈。到了雍正官窑单独以竹为主题纹饰的器物较常见,其画工极为工整细腻,与实韵味浓郁,色彩生动逼真。


与中国文化一衣带水的日本也自然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同样对竹文化有着执着的喜爱。不但汲取了中国传统的陶瓷工艺,还将中国和日本的风格有机糅合在一起,又具有日本制瓷的特色。将本民族的特色,崇尚的“和”与文人的“雅”,种种融入到瓷器中,看似简单的一笔绘画一点雕刻一个文字,都饱含浓浓的民族特色。
收藏是时间的艺术,是内心深处的语言。顾工博物古美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