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被大部分国人忽视的那场核灾难
本文所有材料、图片均引用自国际原子能安全机构、政府公开文件和欧洲主要媒体,所有引文、图片均有出处,如有不实或错误欢迎啪啪打脸。

碘-131,又称放射性碘,是铀-235的主要裂变产物之一,半衰期8天。
锶-90,锶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半衰期28.8年。
铯-137,铯的强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30.16年。
钚-238,核电站的主要废料之一,半衰期86年。
铀-235,核电站发电使用的主要放射性燃料,半衰期约703,800,000年。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与白罗斯边境处(今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连环爆炸事故,共有约6吨、超过100种放射性物质暴露在环境中。

其中,4号反应堆中生成或残留的放射性碘、碲、铯、锶、铀等物质,共有10-20%被释放到周围环境中(来源[9]. 报告标题及下载链接见文末)。
其中,锶-90、铯-137、钚-238等放射性物质以气溶胶的形式,随风扩散到数千公里外。
白罗斯及波兰大部、德国东部、芬兰南部、乌克兰西北部、俄罗斯东部、捷克共和国大部遭受严重辐射污染。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挪威)、瑞士、法国、荷兰、英国、意大利等国均遭到不同程度的辐射尘污染。
模拟当时放射性云层扩散的视频。来源:https://www.irsn.fr/EN/publications/thematic-safety/chernobyl/Pages/The-Chernobyl-Plume.aspx
距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100公里外的英国威尔士,1986年春季的降雨给当地农场主带来的是灾难。
这些被放射性尘埃严重污染的雨水,让344个威尔士农场遭到长期隔离。
直到2012年,事故发生26年后,这些农场的绵羊饲养禁令才被政府解除(来源[1]; 来源[2]. 原文标题及链接见文末)。

距电站1000公里外的德国,直到今天,政府仍不鼓励公众食用野外采摘的蘑菇,以及猎杀的野猪、野鹿。
尤其在南部巴伐利亚地区,这一警告尤其被重视(来源[3]; 来源[4]; 来源[5]. 原文标题及链接见文末)。

在法国,为避免民众恐慌,政府决定不进行定期的土壤辐射值测量,也不公布具体的受辐射污染信息。
这一掩盖政策长期以来遭到公众的批评(来源[6]; 来源[11]; 来源[12]. 原文标题及链接见文末)。

其他中西欧、南欧国家也在接下来的30年时间里先后采取了不同的长期措施,以减少放射性沉积物对公众的影响。

在东欧等严重受辐射尘影响的国家,切尔诺贝利成为了一个禁忌的话题。人们时时生活在它的阴影下,却不愿意过多提及它。

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定义为7级(最高级),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这次事故被认为直接影响了苏联的政治信息公开,并加速了苏维埃政权的解体(来源[10]. 原文标题及链接见文末)。
事件经过
1986年4月27日,瑞典福斯马克核电厂的工作人员在他们的鞋子上发现高剂量的辐射粒子,该电站距离切尔诺贝利1100公里。

次日清晨,事故两天后,福斯马克核电厂拉响了核泄漏警报。
工作人员进行了彻底排查,却没有在核电站中发现任何泄漏的痕迹。(来源[8]. 原文标题及链接见文末)
随后,瑞典方面根据当天的风向,猜测辐射源来自苏联,遂通过外交渠道质问苏联,但未获证实。
在欧洲各国的压力下,当天晚间,事故发生近3天后,苏联方面才对外宣布,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大规模泄漏事件。(来源同上)
时间回到4月26日凌晨。
切尔诺贝利的一批工程师准备测试4号反应堆新安装的稳压系统,但原本应在25日晚间进行的试验被推迟到了26日凌晨。
由于一系列的操作失误,加上管理和设计上的重大缺陷,4号反应堆在测试中核燃料温度失控。
这导致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压力激增,造成大规模蒸汽爆炸。
这次爆炸把容器顶部重2000吨的顶盖炸飞,并将反应堆厂房的屋顶炸出一个大洞。

第二次爆炸在之后的2-3秒内发生,威力远超第一次爆炸,反应堆核心也因此炸散。
氧气遇到极端高温的核燃料和反应堆石墨慢化剂后,引发了熊熊燃烧的石墨大火,产生了极大量的辐射喷流与气溶胶,让放射性物质扩散到更远的区域(来源[13];来源[7]. 原文标题及链接见文末)。
从附近核城普里皮亚特(Pripyat)火速赶来的消防队员竭力想要控制住现场。
但奇怪的是,任凭他们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扑灭这场怪火。
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暴露在了极高剂量的辐射中。

事故后,事件并没有很快引起苏联官方的重视。
莫斯科的核专家和苏联领导人得到的消息只是“反应堆发生火灾”,因此处置命令下达得非常迟缓。
事故34小时后,核城普里皮亚特的四万九千多居民才开始疏散。

普里皮亚特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为鬼城,核电站周围超过33.6万居民被永久疏散,周围30公里的地区被苏联(现乌克兰)政府划为永久隔离区。

为扑灭大火,并清除爆炸产生的碎片,苏联动用了由数千军人组成的灾难清理队。
事后,苏联方面一直拒绝披露因救灾死亡的士兵数量,但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组织的《2005年切尔诺贝利论坛报告》,共有56人(包括9名罹患甲状腺癌的儿童)在短期内死于急性辐射病。
该报告估计,原先居住在普里皮亚特周围的居民中,有超过4000人死于辐射引起的癌症,另有5000名左右周围遭辐射国家居民因此罹患恶性癌症。(来源[14]. 链接见文末)
爆炸发生10天后,在朝反应堆投入大量铅块、硼酸、沙土后,这场大火才被完全扑灭。
对参与救灾清理的人员,苏联很快就禁止医生在他们的诊断书上下达关于“辐射”的诊断。
1986年6月至11月,苏联政府投入大量人力,建造了被称为“石棺”的水泥结构,阻止反应堆核心的辐射物质进一步扩散。
“石棺”的结构非常脆弱,只是一个在紧急情况下设计并建造的临时屏障。
因此,2016年11月,一个由欧洲多国出资和设计,更加牢固的“新石棺”在“旧石棺”上建成。

关于这次举世震惊的核灾难,一部名为《抢救切尔诺贝利》的纪录片提供了更多细节。
至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暂时告一段落,巨大石棺的屏护似乎也让世界逐渐忘记这次灾难。
但这短短的10天,让整整一代欧洲人的生活蒙上了阴影。
32年后,大部分泄漏的放射性沉积物已经度过了半衰期,但辐射并不会轻易消失。
放射性粒子的残余和裂变物会持续以低辐射的方式,在各国土地中继续存留数千年。
欧洲人安静的生活表面下,可能是积淀了高浓度辐射尘的土壤。
资料来源列表
[1] BBC: “Chernobyl and the North Wales Sheep Farmers, 30 Years on”
https://www.bbc.com/news/uk-wales-36112372
[2] BBC: “Post-Chernobyl Disaster Sheep Controls Lifted on Last UK Farms”
https://www.bbc.co.uk/news/uk-england-cumbria-18299228
[3] Bundesamt für Strahlenschutz(德联邦政府辐射安全机构): “Radioactive Contamination of Mushrooms and Wild Game.”
http://www.bfs.de/EN/topics/ion/environment/foodstuffs/mushrooms-game/mushrooms-game_node.html
[4] Bundesamt für Strahlenschutz: “Wild mushrooms in parts of Bavaria still contaminated.”
https://www.bfs.de/SharedDocs/Pressemitteilungen/BfS/EN/2017/011.html
[5] Eva, Kathrin and Angela: “Bitte benutzen Sie diese Kennung, um auf die Ressource zu verweisen.”
http://nbn-resolving.de/urn:nbn:de:0221-2017092114409
[6] EXPATICA: “French authorities deliberately suppress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spread of radioactive fallout from the May 1986 Chernobyl disaster over France, according to details of an experts' report leaked Thursday.”
[7] De Geer; Persson; Rodhe: "A Nuclear Jet at Chernobyl Around 21:23:45 UTC on April 25, 1986". Nuclear Technology. Taylor & Francis. 201: 11. doi:10.1080/00295450.2017.1384269.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00295450.2017.1384269
[8] News - European Parliament(欧盟议会). “Forsmark: how Sweden alerted the world about the danger of the Chernobyl disaster.”
[9] OECD-NEA(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核能署): “Chernobyl: Ten Years on.”
https://www.oecd-nea.org/rp/chernobyl/chernobyl-1995.pdf
[10] 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 “Chernobyl 30 years later – A nuclear disaster that brought down an empire: Chernobyl led to thousands of deaths, including that of the Soviet Union.”
https://www.economist.com/europe/2016/04/26/a-nuclear-disaster-that-brought-down-an-empire
[11] WISE(世界能源信息服务组织): “Disinformation on Chernobyl fallout in France”
https://wiseinternational.org/nuclear-monitor/566/disinformation-chernobyl-fallout-france
[12] WECF(国际妇女促进会): “French Authorities Didn't Disclose Extent of Chernobyl Radiation”
http://www.wecf.eu/english/articles/2005/04/frenchdisclosure.php
[13]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国际原子能机构):“Safety Series No. INSAG-7 – The Chernobyl Accident: Updating of INSAG-1.”
https://www-pub.iaea.org/MTCD/publications/PDF/Pub913e_web.pdf
[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hernobyl - Looking Back to Go Forwards(2005年切尔诺贝利会议报告): “Towards a United Nations Consensus on the Effects of the Accident and the Future, Vienna, 6-7 September, 2005.”
http://www-ns.iaea.org/meetings/rw-summaries/chernobyl-conference-2005.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