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 寻找薇薇安.迈尔
原创: 老郭闲读 6月20日
谜一样的存在,外表神秘,内在困惑

今天看了电影《寻找:薇薇安.迈尔》。我不懂摄影,只觉得她每一帧正方形片子都在讲述一个或长或短的故事……



寻找薇薇安始于一场拍卖会。
一位叫John Maloof的年轻人,因为要写一篇关于纽约的文章,想找一些关于纽约的资料,无意中拍下了一箱胶片。
John对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有敏锐的直觉。直觉告诉他这些片子很不错,于是他把拍出去的那些也都追买了回来。细看之后,发现片子很精彩,但Google一下Vivian Maier,一点信息都没有!
不久John读到Vivian Maier离世的讣告,他打电话去问:Vivian Maier是你家什么人?答曰:我家保姆。
纳尼!John惊呆了。他说想研究Vivian Maier,对方说:你快来吧,她有好多破烂堆在我家,你想要什么就拿去,剩下的我就扔了。
John赶紧跑去,把Vivian Maier的几十个箱子全搬了回来,一整理,竟然是一箱箱的胶片、报纸、文件和票据……

John冲印了一些照片给专业人士看,大家一致认为:能拍出这些照片的人,绝对应该是一位优秀摄影师,为什么居然只是一位保姆呢?
带着这个疑惑,John开始联络过去几十年里Vivian服务过的东家和带大过的孩子们,听他们怎么说Vivian Maier……
在孩子们眼里(这些孩子也都四五十岁了),她不是Vivian,也不是Viv,她是Miss Maier。
为什么选择做保姆?因为可以不像工厂女工那么忙、累。她趁带孩子出去溜达时,背上相机,观察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带孩子去她想拍的地方,甚至翻垃圾桶……
她经常为了拍片子,把孩子弄丢。有一次,她带的孩子被车撞了,躺在马路上,她竟一直抱着相机拍啊拍,直到孩子他妈来了,她还在拍 —— 有相片为证。那一刻,她是新闻记者附体,根本忘了自己保姆身份。
她非常关心社会热点:谋杀、强奸、敲诈、政治丑闻……,为此收集了很多报纸,令雇主大为恼火,不得不跟她说:你也许该考虑换一家工作了。
她有时真的就像一位新闻调查记者,亲自前往法庭、超市采访当事人、行人,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因为她只管拍,拍完就把片子存进箱子里......
生前Vivian一张照片也没有发表过,她在遗嘱里说“我没什么东西可留给亲人,我也没有亲人”。
就这么一位孑然一世“没什么可留”的保姆,身后却留下10多万张底片,默默地堆在地下室仓库里,等待世人或发现、或丢弃。
————————————————
看完电影,我去看了一下薇薇安的官网。
薇薇安.迈尔,1926年2月1日出生于纽约。母亲是法国人,父亲是奥匈人,早期她经常往返于欧洲和美国之间,所以她说话有点法国口音,行为举止又有点像苏联人。
当她的东家们听到她是货真价实的纽约人时,反应都是: Are you kidding me?
1951年,薇薇安开始拿起照相机,拍纽约街景;1956年,薇薇安离开东海岸去芝加哥,然后就一直待到2009年离世。
她的职业是在别人家里做保姆、带孩子,但她的眼睛一刻也没停止过观察。她用一台可以低头取景的相机,记录了芝加哥这座城市的发展、各色人等的喜怒哀乐......
现在,薇薇安90%的作品已整理完毕,并作为街拍艺术基金之一。
一位保姆,为什么这么痴迷摄影?
原因可能有二:1、她母亲年轻时就有一台相机,Vivian很可能小时候就玩过;2、后来她和母亲在纽约,与一位名叫Jeanne Bertrand的摄影师住在一起,此人获得过人像摄影奖(Jeanne身世与Vivian很像,最早也是一位女工,后来才拿起相机,很可能她就教过Vivian拍照)。
Vivian受教育程度不高,只能选择相对无趣的保姆工作,这反倒令她发现了摄影的可贵之处 —— 在无趣中发掘有趣,于是一发不可收拾。



Vivian的照片出卖了她的贫困 —— 她的镜头多对准处在贫困状态的人们。尽管如此,对艺术和文化的渴望,决定了摄影师必须出去走走,看更多的人和事。

1951、1955年她去了加拿大,1957年去了南美,1959年去了欧洲、中东和亚洲,1960年去了佛罗里达,1965年去了加勒比海 ——在这些地方,她的镜头也总是被不那么幸运的人们吸引。
随着年龄增长,Vivian的经济状况出现问题,东西(相片)也越积越多。她带大的三个孩子,给她租了一间公寓养老。人们常看见一位老太太独坐在长椅上,脖子上挂着一部相机......
2007年因为没付贷款,房子被卖掉,Vivian的箱子才得以出现在拍卖会上,被John Maloof买走。
2008年,Vivian在结冰路面上摔倒,头部受伤,住进养老院,于2009年4月去世。
后记:Vivian的作品,发现是一回事,作为遗产又是令一回事,经历了一些风波后,总算可以展出了 —— 这种啼笑皆非的身后事,Vivian是想也没想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