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

ID:品牌玩家(解析现代品牌,传播营销知识)
文章来源:品牌营销报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每个人都不自觉地被现实的列车拉动着越跑越快,奔波拼命的去索取物质的需要,满足人的物欲,但是每个人的内心本质上是向往放松和舒适的,当现实和内心的矛盾巨大的冲突时,往往很容易造成心灵的伤痕累累。所以这个时候“治愈系”的出现能让人的心灵得到片刻的休息和暂时的逃避。

我们熟知的《夏目友人帐》就是治愈系的代表作。夏目在经历伤害,误解,欺骗之后,仍然选择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和他人的善良,没有怨恨过,即使感到悲伤,也没有把内心的脆弱吐露给别人,他接纳一切,并心无怨恨,夏目友人帐也使我们对这个世界有着美好的期待。
❖为什么我们越长大,与父母相处就越不自在?
《妈妈LINE的那些奇怪事儿》是典型的日系风格,画面清新自然,人物情感真实细腻,看完之后有种心灵被治愈的感受。“妈妈学会用line了,早晨被她发来的讯息提示音叫醒”,“她总是打错字却看着很有趣”,“把女儿的成长当做自己的事而开心”,“偶尔能小小的拯救自己”,广告没有什么扣人心弦的煽情剧情,却凭简单质朴的生活细节体现出亲人之间满满的温情。
曾经的我们也是把父母当成我们的全世界,但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慢慢发现越长大的我们与父母相处就越不自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最关心的是这次出门妈妈会带好吃的回来,最担心的是考试只考了六七十多分却要父母签字。那时候我们觉得,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是爸爸妈妈。爸爸是万能的,妈妈是最好看的,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和爸爸妈妈一直生活在一起。

后来我们慢慢地长大了,开始明白原来数学考试比完成老板布置得任务要轻松得多,开始明白了现实和梦想的关系,开始爱上一个人,记得他的生日,会掐着时间给他送祝福,却忘记了爸妈的生日是哪一天。每次回到家总是匆匆忙忙,爸妈想试着沟通,可是不知为什么,最后每次都是不欢而散。
其实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一直向前在不停地向前赶着,却忘记了去看看那些,曾经默默在背后推着我们向前走的人,如今却越走越慢,我们已经长大了,他们的爱却还停留在原地。《妈妈LINE的那些奇怪事儿》这支广告通过母女之间有趣的线上互动,从侧面唤起了我们心中的爱。现实中的父母不就是这样吗?时不时发各种表情包来“骚扰”你,也会学年轻人用可爱的表情和文字表达他们的想法,父母也不过是希望我们能多和他们说说话罢了。
❖碎片化时代,哪种形式的广告才是品牌们最需要的?
近来老罗写过的广告有不少,各种煽情风和创意风的广告都是层出不穷,像之前刷屏的
华为广告和饿了么广告,还有今天的日本文艺广告都是极具代表性的,这几支广告从内容上看来都能吸引受众的注意,有极大的传播价值,但是对现在流量当道的时代,到底什么样形式的广告对品牌来说算得上是一个好广告?

在老罗看来,广告其实很简单,它的作用就是起到引起受众关注,促使传播的作用,一般来说,广告让人喜欢是不可能的,因为广告自身的属性就已经使它拥有被抵触、被讨厌的特点。所以,用广告来表达品牌特性才是最重要的,不管什么方法,只要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才是广告真正的目的。
像之前世界杯期间备受吐槽的“BOSS直聘”和“马蜂窝”广告,一方面是品牌们对广告的认可,一方面却是很多观众们对广告“沙雕”的疯狂吐槽,可以说评论绝对是两极分化,但你能真的说广告不好吗?难道你没记住这个品牌吗?
现如今很多受众已经适应了互联网碎片化的审美习惯,很少有受众会有耐心去看一个长广告,通常人们判断一个广告内容是否能看下去的时间很短,所以,在短时间内已经容不得你来讲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简单粗暴才真的有效。这一点对那些竞争激励,且处于上升期的品牌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往往成功就取决于自己的品牌能不能在受众心中快速建立起品牌印象,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找出痛点并解决痛点,突出品牌,简单明确的广告才是真正的好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