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是怎样建成的?
捷克大致可分为波西米亚地区和摩拉维亚地区[1],波西米亚位于西部,摩拉维亚位于东部。布拉格是波西米亚地区的第一大城市,一直以来作为波西米亚王国的首都。波西米亚王国在历史上曾是神圣罗马帝国内独立的一员,七大选帝侯之一。神圣罗马帝国是德国历史上的第一帝国,既不神圣、也不罗马、也非帝国。
一、蛮族部落时期
据考证,布拉格地区在公元前四千年就有人居住。波希米亚这个名称最早来源于波伊(Boii),大约在公元前500年,欧洲三大蛮族之一的凯尔特人[2]的波伊部落居住在这一地区,他们将这个地区称为波希米亚。公元前1世纪,日耳曼人赶走了凯尔特人,移居到这一地区。公元500年后,欧洲移民时期开始,大部分东日耳曼族群离开西里西亚,迁移到南欧。到6世纪,日耳曼人部落多数移居到多瑙河流域,一支从东部迁来的斯拉夫部落乘机从西面入侵,定居在波希米亚地区,建起波希米亚王国,并繁衍出灿烂的文化,他们就是捷克民族的祖先。
七世纪,波希米亚曾经一度成为日耳曼萨摩王朝的一部分。波希米亚大地上形成的最早国家是7世纪法兰克商人建立的萨莫帝国。公元623年~658年,以法兰克领袖萨蒙为首的捷克人的帝国兴起,曾在这里建立一个抵御阿瓦尔人[3]的斯拉夫部落联盟。公元658年萨蒙死后,此地受摩拉维亚人统治。

二、普谢米斯里德王朝(867年—1306年8月4日)
捷克在成为捷克之前,经历了四百年普谢米斯里德王朝统治,而著名的波西米亚王朝则是由这个王朝开始。普谢米斯里德王朝诞生于布拉格,是捷克历史上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普谢米斯里德王朝在9世纪时纳入大摩拉维亚帝国[4],10世纪起,由于摩拉维亚帝国没落,普谢米斯里德家族只能在日耳曼人和波兰人的夹缝中苦心经营,弗拉吉斯拉夫(Vlatislav II)二世于1085年正式称王,1182年,反扩摩拉维亚为波西米亚王国的边疆。大约一百年后,波希米亚王国曾经壮大到包括现在奥地利甚至匈牙利,成为当时中欧最强大的王国之一。

(一)布拉格的发源地:高堡(Vyšehrad)
布拉格的诞生依赖于伏尔塔瓦河[5],最初是在布拉格的南面建立了布拉格高堡,依水而居,后来才在伏尔塔瓦河的对岸建立了布拉格城堡。因此,南部的高堡山可视作是布拉格的发源地。高堡踞于山崖之上,居高临下,一向是俯瞰布拉格全城美景的观景台。

1、高堡建设的历史传说
相传一名叫克洛克的睿智族长于公元7世纪在此建了一座城堡,他的三个女儿中最聪明的莉布丝(Libuše),她不只聪颖美丽同时也拥有预言的能力。当时的她为了继承父亲的领土被一些不满女性掌权的人反对,李布谢为了平息反对的声音,因此告诉大家她梦境中的预言。其中一个预言到了布拉格的荣耀。一天在异象中“看见一个伟大的城市,其荣耀能达到天上的繁星。
在预言中在伏尔塔瓦河畔的一处高地上将会建起一座城堡,当他派遣部下前往探勘时正好发现她所预言的地方有一座门槛。门槛的捷克语就叫做(práh),所以当李布谢把城堡建起来后就将她命名为(praha),这也就是今日布拉格城名的由来。且在预言中李布谢会嫁给一位住在波西米亚北部的农夫,而这位农夫将来会统一个部落而成为波西米亚的王。
李布谢随即派人去寻找这个农夫,果真让他找到一位年轻的农夫,李布谢就邀请这位名叫普利米谢的农夫回到高堡区,并与他完婚.开创了捷克这个国家并建立了第一个王朝-普谢米斯里德王朝。
2、高堡的选址由来(有待研究)
至于波西米亚王朝第一个大公、也是唯一女大公里布斯为什么将皇宫建在维谢赫拉德,目前还无从考据,可以确定的是第一座城堡直到十世纪才建造,百年之间所有波西米亚国王都是在此加冕就职。

3、高堡建设历史进程
布拉格高堡地区最早有人定居是在公元9世纪,是普谢米斯立德王朝先帝的根据地。为了与城堡区中的城堡竞争而开始建设,高堡地区在公元11世纪中期已经建立有防御工事。在11世纪,虽然城堡的建设工作还在继续,因当时的国王就居住在内,使高堡的重要性与日俱增。11世纪后,统治者发现了这里的象征意义,陆续建立了圣劳伦斯大教堂、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以及圣马丁大厅。14世纪卢森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非常清楚高堡的象征意义,他修复了城墙,并把它们与新城连接起来。但不幸的是,高堡在15世纪初期被胡斯战争洗劫一空,要塞只剩下了残垣断壁。哈布斯堡王朝的利奥波德一世重新强化了城堡,在之后高堡充当奥地利人的要塞,曾被法国人和普鲁士人占领过一段时间。1911年,城堡被拆除。
既为要塞,维谢赫拉德城堡具备军事结构:首先,整个城堡以巨大花岗岩为地基;其次,城堡具有双城墙防护。从高堡地铁站走五分钟,所进入的塔波尔门,就是十七世纪、为宗教战争扩张而建的外墙,法国占领期间,曾加宽砖墙底座;双城墙的第二层结构,则是史毕卡城门原为(哥德式),建于15世纪,在双墙之间,则是十四世纪时查理四世所建碉堡遗迹。
4、高堡现存主要遗址
高堡在15世纪初期被毁后,现存建筑有圣保罗教堂Chram sv. Petra a Pavla和罗屯达Rotunda sv. Martina(圣马丁园楼)以及要塞遗址,如今布拉格人民依旧在艰苦的进行着高堡的重建工作。

圣保罗教堂,它最初为罗马式建筑,建于1070-1080年的弗拉季斯拉夫二世统治时期。此后多次重建,1369年查理四世统治时期按哥特式风格重建,16世纪和18世纪又分别按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再次重建。最后一次重建在1885-1903年,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新哥特式建筑,由我们已经熟悉了的建筑和修复专家Josef Mocker设计。西侧的两座钟楼高58米,是感觉与圣维特主教座堂有些许相似。

圣马丁园楼,弗拉季斯拉夫二世1033-1092统治期间在此兴建,罗马风格,是目前布拉格现存三个罗马教堂中最古老的一个。

高堡公墓,地区最有名的是高堡墓地,全捷克最有身份地位的名人家族都长眠于此。这是13世纪建立的墓地,1869年起改为国家先贤祠,并在周围修建了文艺复兴风格的围廊。长眠着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库贝里克以及大部分捷克的音乐家、作家、诗人,当然这里也是普通民众的墓地,一起在教堂塔尖的引领下除却过往。

注释
[1] 大摩拉维亚国是由西斯拉夫人建立的早期封建国家,906年大摩拉维亚国为匈牙利游牧民族所灭
[2] 凯尔特人是公元前10世纪发源于德法南部交界地区,早期以武装部落联盟为单位向四周扩张,进行军事移民,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鼎盛时期的凯尔特人占据着从葡萄牙到黑海之间的大片土地,几乎可与后来的罗马帝国媲美。
[3]阿瓦尔人(Avars)自称“马阿鲁拉尔人”,即中国古代部分游牧民族柔然人的后裔,是北高加索达格斯坦人的一部分,约48.3万人(1979),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达吉斯坦自治共和国中西部山区和布伊纳克斯克、哈萨维尤尔特平原,部分分布在阿塞拜疆北部及北奥塞梯。属欧罗巴人种高加索类型。使用阿瓦尔语,分多种方言,属高加索语系达吉斯坦语族。原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1927年改用拉丁字母,1938年起又改用斯拉夫字母。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4]公元833年大摩拉维亚公国成型,此后也把波希米亚、匈牙利、路萨西亚、西里西亚及维斯拉河流域等地纳入版图,但帝国随着907年马扎尔人入侵而没落。
[5]捷克作曲家斯梅塔那创作的像诗一般美丽的《伏尔塔瓦河》,向世人讲述着起源于波西米亚群山,由潺潺流水的小溪。
文中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