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妃与嘉庆帝幼年像
令贵妃和永琰






摘自《紫禁城》2009年第12期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弘历妃及颙琰孩提像》,第一次见到这名字时,我以为,像那些清代帝后的肖像画一样,画中的人端坐在中间,神态安详。看到实物后,与先前的想象迥然不同,它并非画轴,而是一幅纵323厘米,横184厘米的贴落。作者是谁,现在已不可考了。
贴落正面贴有黄条“今上御容,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初一日敬识”,背面有字曰:“思永斋换下”。显然,在嘉庆二十年十二月初一这一天,有人在整理诸多贴落时识别其为嘉庆御容,而此贴落曾悬挂于思永斋中,后被换下并带回宫中。
思永斋不在紫禁城,而在长春园内。长春园位于圆明园东边,乾隆十六年落成,有欧洲建筑风格的“西洋楼”就在它的北部。思永斋在长春园内茜园后河的北岸,它的东别室就是小有天园宅,乾隆曾为此作有一篇《小有天园记》,记录在《御制文集(初集)》中。乾隆非常喜欢思永斋,经常为其题写诗句,《乾隆御制诗集(三集)》中有《思永斋》一诗云:“佳处堪永(咏)日,因题思永名。絜矩在虞书,讵为怡六情。政靡不有初,道亦谦亏盈。肯构期于万,亦云观所行。即景识心官,慎修励以诚。”以思永斋为题的御制诗,乾隆一共写过十四首,足见他对思永斋的喜爱。
这是一幅通景画贴落,整幅画是一座仙楼。仙楼在紫禁城内并不少见,乾清宫、养心殿等许多宫殿中,都有用木材装修出的上下两层的阁楼和仙楼。
画中儿童时代的颙琰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健康有白皙,在他身旁是一位穿着华贵、年轻貌美的女子。按常理猜测,这位美丽的妃子一定是颙琰的生母、乾隆的令贵妃魏氏了。魏氏的娘家没有什么背景,她的父亲清泰是名不见经传的一位内管领。魏氏入宫后,仅是一个贵人。乾隆二十五年十月,已身为贵妃的她生下了颙琰,乾隆三十年晋升为皇贵妃。十年后,即乾隆四十年,令皇贵妃就离开了人世,年仅49岁。
不过,结论不可妄下,颙琰自幼是由庆妃陆氏抚育的。《清史稿》中记载“陆氏初封为庆嫔,累进庆贵妃。薨。仁宗以尝受妃抚育,追尊为庆恭皇贵妃。”所以,这位美人也可能是庆妃陆氏。或许是因为庆妃在宫中的地位太普通了,况且她本身并未生育过子女,《清史稿》对其的记载极为简单。《皇朝文献通考》的记载要详细一些:“庆贵妃陆氏,陆士隆之女,乾隆十六年六月封为庆嫔,二十四年二月晋封庆妃,三十三年六月晋封庆贵妃。”
画中的美人到底是令贵妃还是庆妃,至今仍没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