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中最接近爱情本质的电影是哪部?
查看话题 >十年后重看《欲望都市》,愿我们都勇敢自由地去生活
十年前看《欲望都市》,是一部尺度很大的时尚剧。
十年后看《欲望都市》,懂得了更多,被我排到了最爱美剧的第一名。
这部关于友谊与爱情的剧,还教会我们如何自由自在地勇敢生活。

01 追随自己的内心,即使被伤害,即使后悔,即使难免伤害别人

女作家凯莉,热情有趣,渴望浪漫与激情,同时也敏感,内心充满了不安分的因子。对待爱情,她总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她的爱情选择,从Big,艾登,男作家到艺术家,很多人说她拜金,而事实上她只是喜欢fancy生活方式。热爱时尚,喜欢漂亮鞋子就收藏了整个衣柜,喜欢派对,沉浸在每晚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乐在其中。这样的生活方式,靠自己她也能够实现,当然不愿意为了另一个人改变。
这样的她其实和艾登本就不合适。艾登的日常是两人一起养只狗,白天聊天遛狗,晚上相依而眠,周末去乡村小屋待两天,做食物和手工,享受宁静的二人世界。而凯莉呢,比较享受都市的喧嚣与繁华,对一切动手的事物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她从来不用自己的厨房,晚上通常是去喝酒玩乐深夜才回家,自然无法体会艾登的乐趣。艾登能给她的,是体贴与安全感,对她全心全意的照顾,缺乏的,是彼此的了解与共同的乐趣。所以答应了艾登求婚的情况下,当她发现她并不想结婚时,她选择了告诉艾登。她以为她是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事实上,她内心无法接受和艾登过那样的生活。
凯莉需要的爱情是两个人可以交流沟通,生活不能落在柴米油盐的烦琐上,两人有浪漫而有趣的moment,生活永远充满激情。和千千万万感性的女生们一样。
男作家可以和她实现交流沟通,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和乐趣。可惜两个人有着同样的敏感,凯莉的成功让暂时低谷的男作家陷入自卑,两人在一起无法快乐。
艺术家可以给凯莉她想要的fancy生活,但艺术家专注的只有自我。凯莉陷入自己幻想的爱情里,被艺术家营造的浪漫所包围。在这段爱情里,她失去了自我,艺术家并不了解她的内心。拨开那些浪漫的迷雾,这段关系里的她是孤独的,渴望沟通倾诉与了解的女作家注定无法接受这样的感情,难免巴黎梦碎。
Big可以满足她的幻想,成熟多金有情调,浪漫富有激情,但Big恐惧陷入稳定关系。但是和Big在一起的凯莉无疑是最快乐最舒服的,即使若即若离的Big也带给了她很多的烦恼。每一次遇到Big,明知没有结果,她还是忍不住沦陷进去,每一次Big都让她深深地受伤害。很多观众会觉得Big是渣男,事实上Big只是一个有缺陷的活生生的人而已。
很多观众为凯莉感到不值,放着体贴温柔的艾登不要,与渣男Big纠缠六年被一次又一次伤害。事实上爱情就是如鱼饮水,艾登也许能给凯莉安稳的生活,却永远无法给她与Big在一起的快乐。凯莉是勇敢的,她爱Big,就敞开心扉一再给他机会。如果真到了心碎承受不了的那天,幡然醒悟不再愿意为他受伤,就寻找别的爱情,即使,他依然在心底。
在感情里无法决策的时候,听从内心的声音,或许当下不知道为何那么做,但事后会发现,你选择了自己最想要的。
我欣赏她追随内心做出的一切决定,即使受伤,即使后悔,即使难免让别人失望,可这是她自己的人生,她的勇往直前,更需要勇气。至少,她飞蛾扑火地追求过自己内心最想要的爱情。
02 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什么完美的男人,有的只是完美的选择



很多观众不喜欢剧中米兰达的老公Steve,被诟病最多的无非是他吃软饭,作为一个男人太无能。这样的评价都是来自刻板印象,认为男人应该是一个家庭中承担经济重担的那个人。事实上呢,米兰达不是没有遇到过和她各方面条件更匹配的男人,比如尼克斯球队的队医,但她最终却选择了Steve,因为那是最合适她的选择。财务自由的她不会将改善经济状况寄托在对方身上,才更清楚在一份感情中她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社会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太集中于是否有赚钱能力了。米兰达毕业于哈佛法学院,工作优越,能力出众,但她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爱情里非常的笨拙,也不会料理生活。Steve虽然只是一个酒保,但他不卑不亢(第一次见米兰达纠正她的语气和措辞),后来也开了自己的酒吧,他温柔有耐心,宽容米兰达的一切,照顾孩子和家庭的事务也更多地在他身上。对于米兰达来说,工作中遇到的同事都能力出众,回家后更想要一个温暖的港湾吧。
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完美的男人和女人,只有完美的选择。夏洛特一直追求她的perfect,她遇到了崔,长相英俊,家世显赫,有着社会地位高的职业,风趣幽默有品位,一切看起来是如此的perfect,然后真正地生活在一起,只有她知道完美的表象下却是无法忍受的缺陷。离婚后的她挣脱了追求完美的桎梏,才真正地拥抱自由,抛掉所有的条条框框,她才看清自己真正的需求,她找到了让她真正快乐放松享受爱情与生活的bald man,不完美,但是属于她的完美选择。
抛开条条框框,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完美选择。当然首先,拥有自由选择的前提是,你有充分的能力不让爱情背负任何条件。
03 保持理性是勇敢追爱的前提,也是后盾



爱情是感性的,但是陷入爱情里的人不能丢失理性。
凯莉在和艾登在一起的时候,与已婚的big出轨,这是最糟糕的状态。两个人都丢失了理性。
凯莉和艺术家热恋的时候,艺术家提出邀请凯莉同他去巴黎定居,凯莉决定答应他。四人中最理性的米兰达得知凯莉去巴黎将要放弃自己的专栏的时候十分惊讶,问她为何要放弃自己的工作。彼时憧憬着巴黎生活的凯莉头脑发热,责备米兰达为何不能为她高兴而只有质疑。她不知道,她丢掉了专栏,也丢掉了自己。
在巴黎的时候,书迷们要为凯莉举办一个派对,凯莉却为了陪临阵panic的艺术家参加开幕仪式而放了书迷的鸽子,这个时候的她完全依附于艺术家,迷失了自我,甚至不珍爱自己辛苦打拼出来的事业。
毫无理性的爱是不值得推崇的,丧失自我的爱是卑微的。勇敢追爱的途中,存在心中的那一点理性,才是后盾与保障,它可以在爱情破灭之后为你支撑起生活。
所以在第一部电影版里,凯莉分享big决定为她买大房子的好消息的时候,米兰达再次问凯莉,他买房子,但你会保留自己的公寓对吧,凯莉说,放心吧,我没那么笨,我一定会想办法保障自己的。See?经历过不理性的糟糕,后来的凯莉终于学会了,保持理性是享受爱与幸福的前提。
04 是时候说再见了,我们需要勇敢从一段关系里跳出来


萨曼莎自由洒脱,其实是她怕受伤怕被束缚。
在与酒店大亨Richard的那段感情里,从最初纯粹享受两个人之间的sex到后来她不得不承认自己投入了感情。两个人都风流成性,她时刻怀疑Richard会出轨,也因此再也做不到洒脱,无时无刻的怀疑让她不再享受感情,费尽心思跟踪和监控Richard。好在最终她看清了自己,选择了逃离那段感情。
后来萨曼莎遇到了史密斯,她帮助史密斯成为了好莱坞巨星。史密斯虽然年轻,思想却足够成熟,每一次萨曼莎不愿意陷入感情拒绝他的时候,他的眼神充满了宠溺仿佛看穿了一切,一步一步地走进了萨曼莎心里。他温暖体贴又深爱萨曼莎,陪同她一起走过了治疗癌症的艰难日子。后来成为好莱坞巨星的他也越来越没有时间陪伴萨曼莎,萨曼莎只能陪着他到好莱坞发展,为他打点一切,原本独立自由地萨曼莎的生活变成了围着史密斯打转,成为他背后的女生。慢慢地,萨曼莎开始厌倦这样的自己和生活。
终于当萨曼莎意识到自己坚持这段感情的理由竟然是“他陪我度过了对抗癌症的日子”的时候,她选择了说再见。
很遗憾,有的时候一段感情的结束并不是双方撕破脸皮,而是双方还有爱的时候发现各自渐行渐远。正如萨曼莎所说,我爱你,但我更爱我自己。如果和你在一起的我变成了我不喜欢的那个自己,只有放弃你,去寻找我自己。
真可惜,私心里史密斯是我戏中最喜爱的男生,他和萨曼莎这对也是我的爱啊。本来期待电影第二部两人复合的,可惜史密斯只是出来打了个酱油。每次史密斯看萨曼莎的眼神,简直太迷人了。
05 最后,我们永远需要女朋友


这部剧虽然是以四个人的友谊为基色,说到底还是如同第一部电影版的旁白所说,讲的是女孩儿们在纽约寻找love的故事。
但是没有友谊这部剧将黯然失色。在凯莉无数个为Big心伤的时刻,在米兰达压抑对Steve的感情时,在夏洛特经历失败婚姻的低谷,在萨曼莎与癌症抗争的日子里,没有彼此的支持与陪伴,她们也许不能如此豁达地面对没有同寻常大众一样步入婚姻家庭的三四十岁。
友谊当然不会大过天,甚至没有大过爱情。现实生活中,与伴侣度过的时间远远长于与朋友一起的时间。又一个朋友结婚生子时,我们总是感慨越来越难约在一起。我们的人生啊,更多的时间是与伴侣一起并肩作战,升级打怪。与朋友的时间,往往是人生的调味剂,或许更多,是倾诉与伴侣之间的矛盾与烦恼。
但我们永远需要女朋友啊,爱情变幻莫测,友情才是最沉静的底色。
也许你还会喜欢

“友谊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