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才女 | 0基础 to 加拿大排名第一设计院校
名字很苏的学院

艾米丽卡尔艺术与设计大学建立于1925年,是加拿大四大独立艺术院校之一。是世界上公认的在视觉艺术、影视艺术和设计方面具有创新和卓越风格的学府。学院所教授的课程主要分成三大范围:设计、媒体艺术、视觉艺术。
Emily Carr University ofArt + Design(以下简称EC)的名字音译过来是‘艾米丽卡尔’,很像国外小说里主角的名字,实际上是致敬加拿大先锋艺术家&作家艾米丽卡尔。而学院也秉承着对这位艺术家的敬意,继续坚持着西海岸对视觉文化的贡献。

子迪现在就读于EC的交互设计专业,对于学校的选择,子迪说她有且只选了这一个。
至于原因,子迪说首先加拿大的自然环境没得挑,出门即是连绵的山脉,做平常的交通工具就能看到冰川沙滩滑雪场之类的风光,自己也很喜欢户外运动。


再者温哥华是加拿大最温暖的城市,华人很多又是英语区域,也有朋友在那里,EC还是加拿大四所设计院校里的第一名,综上这些原因,子迪说她几乎没有犹豫,就直奔了EC。

整个学校的院风很自由。子迪表示去到这个学校完全没有失望,就是自己之前想象中的样子。
本来刚去的时候,自己是很没有自信的,担心自己的成绩不够好,然而在EC里是没有所谓‘差’与‘不差’的区分,只有‘不同’,在老师眼里,每个学生都独一无二,有自己的闪光点。

自信,敢于发声,敢于表达自己,这就是子迪在EC学到的第一课。而所学的交互设计整个系只有四十多个人,方便教学的同时也能建立很亲近的关系。
子迪说,她能在同学的身上学到很多,比如很多三十多岁的同学,已经工作很久再重回校园来学习,但不是抱着学位证书之类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喜爱,去专注于学习本身这件事。
在EC,大一的时候是没有固定专业的,会让学生学习很多不同的专业,之后再从中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梨觉得这不仅仅是满足了多学科的知识储备和目标确定,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尊重,也避免了很多学生毕业后‘悔选专业’的自黑式控诉。
大一时,感兴趣的都能接触,像陶瓷摄影,都在可选范围内,还可以结识不同的优秀老师,像子迪的陶瓷老师就是很有名的艺术家。社会上知名人士也会来演讲,有运动家,有原住民,能听到很多不同角度的声音,而这些声音也许就是你了解世界的凭据。

还有一点优势:老师们很多都是在职的,手里的资源有很多。在就业实习方面,学校也有良好的渠道。更不用说加拿大很欢迎留学生移民,这个福利是一些国家没有的。
谈到像EC这样的学校更适合哪类学生,子迪很中肯的表示,“不追求名校光环、不想压力很大,想慢慢成长,不急于求成的人。”


在EC不同的专业领域学习,是可以拓展不同的朋友圈。子迪说自己择校时就不会选择CMU那种很拼的院校,除了考虑成绩外,感觉退一步也能收获自己的价值,遵从自己的自由意志,所爱即所求。
回首都是成长
出国的想法从很小就有了,从中考的时候家里开始规划,高中选在上海金苹果双语学校读英国课程。金苹果的英语课程除了在国内读,其他和英国没什么区别。教材、试卷都是坐着飞机从英国来,试卷答好了再运回英国批改,成绩按ABC划分,两三个月后在网上查看。

子迪说国外的课程很早就会涉及到职业规划,在高二就可以成绩预申请,通过后就能知道自己高三需要达到的成绩要求。所以要是有的同学想早些出国,高中成绩/毕业证件/GPA/雅思/作品集/PS,这些对于升学都很重要,除此之外,心理建设和语言也要早早准备,越提前,越不慌。
子迪三岁开始学钢琴,四年级开始学长笛,就像她的名字子迪 ↔ 笛子的巧合,在长笛的领域里子迪获得了很大的成绩。

对音乐和设计都保持着持久的热爱,而最后选了设计专业的子迪,是意识到设计在未来的应用性更强,更有就业前景(理性又超年龄感的思考),而交互设计又是设计领域更新的分支,就业范围更广。

至于音乐,子迪说她自然不会放下,况且特长在国外是加分项,也能在其中获得对古典/流行音乐的鉴赏力,丰富了业余生活,结识兴趣相投的朋友。而多学些不同领域的知识,虽是老生常谈,但总是不知什么时候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留学的日子里,子迪获得了远超于书本范畴的知识和阅历,在这里她最想分享给打算出国的小伙伴们:
▫ 提前准备好语言、职业规划、心理建设
▫ 要自信勇敢的表达自己
▫ 增加独立性,保持独特性
在一只梨从零开始



子迪讲到手绘班对自己而言,是短期内神提升了手绘功底,自己本来也不是绘画特别好的,在这么短的时间能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可以说是很嗨皮了。

之后子迪报名作品集的辅导,还有Black朱白玄导师的工作坊。子迪说作品集导师Haidy很认真负责,一步步的教方法,耐心又细致。而在一只梨最大的感慨就是周围人的认真,导师也好,同学也好,都是很用心的做事情,那种专注和全情投入会让人觉得很感动,也很受感染。
子迪的作品集里有一个颜色很炫的模块化字母作品,创意新颖,用色大胆,像暴走的彩虹,铺满整个屏幕的绚烂。







进了大学以后,子迪说她发现一只梨的教学方式和学校里很多课程都一样,这就相当于在没开学前子迪已经提前以这种方式学习,打了一个提前仗。
子迪很诚挚的说,作为五年前的学生,她觉得自己像是和一只梨一起成长的,从最初的一个概念到现在完整的体系,在子迪眼里,一只梨不仅仅是一个机构,更是一个平台,不同背景的人可以认识,可是成为朋友。
子迪还说到自己被邀来做专访,就是一只梨一个持续的跟进,她的经历对于和她情况类似,例如手绘没有那么好,但依然会因热爱去选择设计的学生,就能在自己的分享里找到方向和动力。



问到将来的打算,考研?工作?子迪很坦诚说自己并没有想好。在国外的生活让她知道像加拿大这种自由度高的国家,生活的模式和国内的条框很不一样,很多人都是凭自己的喜好追寻自由,关键的是没有人会觉得这样有什么问题。
所以虽是未知,但这种未知并非是不负责任的随性徜徉,而是在不断成长里,获得足够支撑自己自由的能力,在更大的世界里,方能寻到真正的心之所往。
梨咖说
Haidy
一只梨资深空间设计导师
美国ACCD空间体验设计
曾参与由福特及柏林Test Lab赞助的环境空间创新项目
奢侈酒店的品牌形象设计
刚接触子迪时,她基本是零基础,但是有着极认真的劲头,让我想起了高中时候的自己,同样的想学设计却不知道从哪学起。
当时教她做的是产品作品集,主要教她设计思维,以及如何将多元化的东西加进去,比如音乐、交互。我教学生会让他们深度思考自己为什么想去那个国家那个专业,因为很多学生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做决定,我会让他们确定自己真实的想法,避免出国后失望。
而子迪有着超年龄感的理解力,她明确的知道自己想去的地方,多年的音乐素养让她的感知力很丰富。艺术的相通性,会让她的设计作品有着感染他人的魅力。
|End|
采访/视频 | 辛宇/烦糕
撰稿/编辑 | Fanfani
图片 |夏子迪/一只梨/网络
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设计师本人和所服务企业所有,
转载请先私信,未经允许转载挪用,将追究法律责任。 更多设计留学资讯请搜索微博一只梨1Pear,微信公众号“一只梨”或“lizhisheji”期待认识你 :)

一只梨青年设计师孵化平台,国内首创在线设计教育。全球企业院校资深设计师共同打造:创新工作坊/作品集辅导/企业合作/海外游学打破设计围墙,让青年设计师在求学与职业道路上得到真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