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你看的是宫斗剧,我看的是内心戏

大热剧《延禧攻略》终于结局了,富察皇后容音崩逝于抑郁症,高贵妃一生都在为创伤买单,娴妃败于偏执分裂,纯妃困于关系妄想,只有女主魏璎珞,越挫越勇,见招拆招,笑到最后。

01
因抑郁自杀的富察容音
富察皇后是皇上心里的白月光,温柔克制、贤良淑德,可谓六宫典范。她是那个传说中的三好生: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
这么一个光环如此大的女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跳楼自杀。
容音曾遭遇大儿子的惨死,也曾遭遇流产。她得了失子的魔咒,活得很痛苦。她努力地想活出体面,活出大清皇后的面子,于是把痛苦藏了起来。可是,当她再次遭遇亲生儿子在大火里丧命后,新伤激活了旧痛,创伤轰轰烈烈地袭来。
容音的新伤旧痛绞在一起发作,她的情绪开始爆发:声嘶力竭、失魂落魄、声声泣血。她充满绝望地问皇上:

“我容音一生没有做过一件坏事,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我这一生犯了无数的错,生在富察家,天性不爱拘束,偏偏嫁入皇室,成为大清皇后,此为一错;
成了六宫典范,从了体统规矩,依旧留恋过去,大梦不醒,此为一错;
失了真正的自己,做了牵线木偶,却贪恋儿女情长,期望得到皇上的爱,此为一错;
生下永琏永琮却根本无力保护,以至痛失爱子,实在枉为人母,此为一错。
全不知人心险恶,天道残忍,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背叛,一步错,步步错。”

皇帝安慰伤心欲绝的容音说:“别忘了你是大清的皇后!”
言下之意是,你不可以伤心!你是皇后,你不能有负面情绪。你儿子死了,你得好好地振作起来,不要失了体面。
从前的容音在失子后,久久地不愿从哀伤中出来,无法哀悼;而这一次,她连哀伤也不被允许,谈何哀悼?
悲伤是情感,哀悼是过程,经历悲伤,进入哀悼,才能走出黑暗的情绪。人们常常认为悲伤是魔鬼,把哀悼描述为无意义的行为,认为在丧失过后,最好给对方打上一针“明天会更好”的鸡血。殊不知,这样做,是把人往抑郁上赶。

如果皇后点击“抑郁的整合治愈之道25讲”报名这个课,也许就活下来了
弗洛伊德说,哀悼是对失去所爱的正常反应。面对失去,一个人如果有哀伤,能够哀悼,他就能从丧失的创伤中走出来。哀悼是一种处理丧失、离别、分离和悲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跟逝者告别,如果没有哀悼,哀伤被卡住了无法流通,就会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导致抑郁。
容音的情绪得不到允许、哀悼过程被卡住,从轻度抑郁转入重度抑郁,至此,容音的身份落下、感情落下、生命落下,一抬脚,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皇上给她陪伴与支持,也许她能够活下来。
要知道,离别和丧失是我们生活的必修课,我们需要有能力去哀悼,才能完成一次又一次告别,进行自我成长。

02
为创伤买单的高贵妃
她是剧里唯一从头到尾都在认真宫斗的girl,而且她还有一帮猪队友神助攻:
嘉嫔献计,高贵妃遭殃;
嘉嫔再献计,高贵妃再遭殃;
舒贵人献计,高贵妃遭殃;
舒贵人再献计,高贵妃再遭殃;
还没蹦跶多久,就被黑化的娴妃给反杀了。
高贵妃是耿直没脑子的坏人,她永远都是瞪眼怒吼,连丝毫隐藏都没有。她目中无人,咄咄逼人,盛气凌人。比如,她看见皇后也不愿意行礼;她理直气壮地质疑皇后的工资比她多;她不想装书香气息,说“兰花还不如韭菜来得下饭”;她对着自己的父亲呼叫“老匹夫,你给我滚”……
高贵妃的坏,是单纯的坏,不做作,不惺惺作态,也不道貌岸然;她的坏,全部坏得光明正大,坏得坦坦荡荡。
高贵妃的恶,源自她曾被深深地伤害过。她的专横嚣张,不过是在掩盖内心的脆弱,她越是嚣张,越是无助。

高贵妃的成长就是一部创伤史——
高贵妃5岁时,父亲惩治水匪招来了杀身之祸。当时在船上的父亲和叔伯都逃跑了,扔下高贵妃和母亲在船里。母亲把高贵妃藏在桶后被水贼先奸后杀,她亲眼看着母亲为救自己而惨死,这是她最大的创伤。
高贵妃的母亲因为被玷污过,死后遭到所有人唾弃,连祖坟都入不了,这是另一个创伤。
父亲在母亲死后,马上再娶再生。继母表里不一,戴着好人的面具,暗里对高贵妃下黑手,还使得高贵妃失去了生育能力。高贵妃是在继母的迫害下长大的,这是又一个创伤。
如果看过《释梦人生》,了悟到人生如梦,高妃也许就能放下,不用死了。
高贵妃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是亲眼目睹妈妈死亡之后的反应,加上被迫害的童年,导致她烦躁易怒、情绪极度激动、过度警觉、恐慌、忧虑、过度敌意。
童年阴影这么多的高贵妃要活下来,必须靠狠。在她的那个时代里,她在为自己,更是为母亲和女性认真地争着,发狠地嚣张,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她临死前,最后的愿望不是想要皇上的宠爱,而是希望母亲能够进入祖坟,受到高家人的祭拜。这是一个女性的悲剧,高贵妃这一生都在与这个悲剧斗争。她入宫、争宠,不过是要母亲得到承认,为母亲正名——妈妈没有错,错的是你们腐化的思想。
高贵妃说:“本宫宁被万人厌恶,也不要被一人嫌弃。”这里的一人,是她的重要他人,是妈妈。高贵妃的妈妈是唯一爱她的人,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妈妈的怀念,她渴望有人像妈妈般疼爱她。她一生以杨玉环自比,最后吟着《长生殿》中的“埋玉”玉殒香消。
如她所说:“此生皆醉在戏中,从未醒来。”

03
败于偏执分裂的娴妃
娴妃一出场,就是宫里的一股清流。她善良,拒绝一切拉帮结派,被人欺负选择隐忍,不谋利不争宠。在宫斗的紫禁城里,娴妃像是活在玻璃罩里,隔绝了外界的险恶和争斗。
她遵循一切“女德”条例,与世无争,哪怕亲生母亲三番四次找她向皇上为弟弟求情,她还是一口回绝说我不想皇上为难。她看上去是绝对的好人,简直可以入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了。
这么一朵洁白的白莲花,后来却成了宫斗最大的女黑化者,反差系数360度。
其实也不难理解。娴妃的好与恶两极分化明显,从绝对好到绝对坏,是压抑、分裂和自卑所致。

压抑的娴妃
前期娴妃,是一个无欲无求的好人,可是世界上哪有绝对的好人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有自己的欲望与追求,只是程度不同。如果说有绝对好人的话,不过是屏蔽了自己的阴暗面,把欲望给深深地压抑掉了。
娴妃是压抑的,她从来都是家里的乖乖女,听话懂事。她的好人属性源于深深的压抑,所以不难解释绝对好人一旦坏起来,就会无以复加地坏,黑化后的娴妃证明了这一点。
到了后期,因为家破人亡,娴妃黑化,恨剧烈地爆发出来。那是她长期累积的压抑,压抑有多深,乖孩子有多乖,反抗起来,就会有多爆。

分裂的娴妃
全好全坏的分裂,是因为内心感到恐惧,而通过分裂应对内心的混乱,凡事就可以保持一个好的秩序。分裂有一个不幸的结果:对系统有破坏,分裂者容易做出危险的行为。
在娴妃的眼里,一切非黑即白,前期的清白与女德原则,就是受她的非黑即白观影响。娴妃不能容忍有灰色地带,她要的白,是绝对的白,因而,当黑化时,就是极大的恶。
弟弟病死,父亲入狱,母亲自杀,颠覆了娴妃的世界观。那一天,她震惊于为什么这个世界的人跟她的世界观不同!为什么她好好的,世界就不能好好的?既然如此,我要好干什么?至此,娴妃开始黑化,发出攻击性。
娴妃的悲哀在于,她把世界看成二元对立的,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她不知道,在成人的世界里,是有各种灰的,所有的一切,都不是绝对的“好与坏”“善与恶”。

自卑的娴妃
与其说娴妃不争,倒不如说她自卑。在原生家庭里,她是缺爱的,父母的爱全部给了弟弟,她只是付出者。母亲与弟弟一心当猪,却想女儿带着自己飞。恨女不成凤的母亲,总是怨恨女儿不给全家争光。从来没有得到过爱与认同的娴妃很自卑,她的自卑被“我是出淤泥而不染的”所掩盖,换句话说,不争不抢是娴妃用来防御自卑的工具。
母亲在弟弟自作孽不可活后,咬牙切齿地对娴妃说,我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生了你,你是一个没用的东西,你对得起谁,你连狗都不如,我不会原谅你的。
“你连狗都不如,我不会原谅你的”,说完这句话,母亲当场撞头毙命。这一幕,对娴妃有着致命的打击——你是没用的。“凡无能者,皆被践踏”,自卑的娴妃,开始用别的手段防御痛苦的自卑——我要狠,所有欺负我的人都要付出代价,我要让你们看看我有多厉害,我要万人敬仰。
这样的娴妃是可怜的,兰心蕙质的白莲花,走向了腹黑毒辣的毁灭性深渊。她的黑化,既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无奈;既是一种觉醒,也是一种报复,更是防御的演变。

04
困于关系妄想的纯妃
纯妃温婉伶俐,富有才情,智商妥妥地在线。在前30集里,她帮助皇后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关卡,与皇后形影不离,是皇后的好闺蜜,关系好到让皇上误会她们是同性恋。
娴妃对婢女说,这个宫中每个人都有欲望,但是我偏偏看不清纯妃的欲望是什么?
纯妃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爱——不过是为了自己想象中的爱。
纯妃与容音两家是世交,纯妃从小就喜欢傅恒,她给傅恒写的情书被人撕毁,傅恒并不知情。她也亲自给傅恒织过穗子,但傅恒不知道是纯妃所送,以为穗子是姐姐容音织的,一直佩戴在身上。当纯妃看到傅恒身上佩戴的穗子时,便断定傅恒对自己有意——她固执地活在自己的关系幻想里。

纯妃入宫,是为了代心爱的人守着他的姐姐,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妄想中的爱情。当纯妃最终明白傅恒从来没有爱过自己时,她的心理全面崩溃。纯妃的黑化,缘于执念太深,她以为的爱情坍塌了,爱而不得化成恨。
纯妃的黑化表面上是因为爱情,实际上是因为想太多被毁了。
纯妃对爱情的执着是一种病,即情爱妄想症。情爱妄想会让人以为自己正在和某人恋爱,或另一个人正深爱着自己。这种病在女性中较为常见,她们常认定对方先爱上了自己,但实际上,两个人只有很少甚至完全没有真正接触。傅恒从不记得与纯妃有过什么接触,纯妃却认定他们有情。
纯妃的悲剧,源于自己织的网。在那个网里,她爱着傅恒,傅恒也爱着她。
执念有多深,就有多不敢直面现实,一旦有挫折,内心就会支离破碎。
本文作者:张惠姗
如果你擅长写作,欢迎点击群名加入——
开森心理·科普写作群,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
开森心理·书评写作群,成为专业的心理书评人。
你最喜欢《延禧攻略》里的谁,为什么?欢迎微信留言互动,9月4日前点赞最多的留言作者(不能低于50个),免费获得我们赠送的《释梦人生:首部再现心理师群体真实人生的疗愈小说》1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