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聚焦中国到聚焦欧洲,究竟是谁在中欧影人合作之路上使绊?
截止到昨天,威尼斯电影节期间,制片市场部举办的各种电影交流论坛基本结束。探讨话题从跨地域合作形式的现有困难与未来期许到新兴影业形式对传统影业模式带来的冲击与如何应对,由此可以看出,威尼斯电影节作为一个国际影人交流平台,向世界传达的是怎样一种未来全球影视发展方向的趋势。毫无疑问,全球化已经从经济市场延伸至影视文化市场。各国影人都在寻求对外合作的可能性。在昨天的聚焦意大利:international co-productions and eurimages(国际合拍论坛暨欧洲电影基金)中,意大利代表,Alessandro Gropplero作为意大利本土基金会代表发表讲话时说,“十年前,当电影基金会正直黄金时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意识到,跨国间的合作必将走上神坛,但是十年前的情况比较特殊,除了资金的问题外,还有来自经济市场和政府层面的支持问题。如今,我们虽然不能说所有问题都以迎刃而解,但至少我们有了一个好的方向。”而欧洲电影基金会的Iole maria glannattaslo女士表示认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新的系统,各种新的国际性合作模式层出不穷,跨国性,跨洲性合拍合作模式已然普遍化。” 并提出,“我们应该积极的与欧洲外的国家合作,在税收方面,应该对更多小众影视公司提供更有力的项目补助政策,支持中小型企业走出去,而我们也应当对全世界的合作者敞开交流的大门。”意大利vivofilm的制片人Marta alessi女士更进一步补充道,“我觉得,我们应该加大与新兴影业形式的合作力度,从而为更多小众电影制片商寻求更多的国际曝光的机会。”
长达一个半小时的论坛至此可以说是完美落幕,可就内容而言,却并未解答我自第一天参加论坛便萦绕于心的疑问。8月31日,在聚焦中国:中意影人对话论坛中,Roberto Stábile(意大利国家电影音像和多媒体工业协会国际部主任)在就国内某杂志出版人针对<<完美陌生人>>的中国发行商作出“骗子”(因为三木先生认为完美陌生人是一部价值一亿票房的影片,而中国发行商最终只帮保罗·吉诺维斯导演拿下5000万,所以国内发行商是骗了吉诺维斯先生)指控时,Stabile先生在作出回应的时候,用到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名词作以补充和再次诠释,他说,“我很同意三木先生的话,意大利电影在进入中国的时候应该寻找更为可靠的合作伙伴,要寻找有资质的。”在他的简短回应中,透露出了三个讯息:其一,只能与有资质的发行公司合作才能保证票房;其二,只有获得好的票房才能帮助意大利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其三,只有能带来高票房的发行公司才是值得我们合作的发行公司。在这三点中,若不细看,似乎并没什么问题。可是,资质是由谁决定的?资本?还是艺术品味?以及,市场经济的本身就是它的不可调控性,谁又能决定一部影片最终的票房数量?我唯一可以联想到的还是利用巨大的资本力量抢占影院占片比,所以答案又是资本是双方合作的唯一条件?那么独立电影人的利益呢?中小型制片发行公司的未来前景呢?文化交流的本质呢?难道这一切都要被一场建立在资本王国中的游戏规则所硬性淘汰?我们可以说这很真实,可这一点都不浪漫。
电影是浪漫的。这句话源自何处并不重要,正如昨天,在<<共同命运>>纪录片在威尼斯电影节推介会上,作为编剧的Guy Hibbert所说的,“这是一部建立于一带一路上的纪录片,但是我更希望用一种更为浪漫的方式去诠释。这是一部涵盖了十四段优美动人的故事的纪录片。故事中所诠释的是人类的共同命运。我们从政治层面来汲取灵感,却用艺术的方式进行视觉上的重现与二次描绘。这是一次如此浪漫而奇妙的旅程。” 我们被政治,经济,资本所制衡着,可在威尼斯,在这个为世界所有梦旅人而举办的梦幻岛上,请让电影在浪漫中再纯粹一会儿。
-
schiavett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1 23: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