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者的苦与乐
查看话题 >不上班的程序员:创业or自由职业?哪种才是理想人生
前阵子有个叫“隐形贫困人口”的词很火,指的是那些看上去生活滋润,实际上并不富裕的人。
而与这个词相反的恐怕就是“隐形富裕人口”了。在众多职业中,收入水平高于市场上大部分职业,却并不爱炫富的程序员无疑是“隐形富裕人口”的典型代表。
但与此同时,程序员也是最容易在中年之前就开始焦虑的职业之一。
“程序员吃的是青春饭”,”30岁还没做到中层就会被企业淘汰“,”30岁年薪还没40w就该考虑转行“…….诸如此类的声音不绝于耳,于是许多不到30岁的程序员开始提前焦虑。
这种焦虑一方面会转化成动力促使他们去做出一些改变,另一方面也可能成为影响他们正常生活的阻力。
上周,我和2位经历过创业和自由职业的程序员聊了聊:中国的程序员,是独立创业更靠谱,还是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更理想?

从创业到自由职业到再创业
虽然我2016年才大学毕业,但我2015年就开始工作了,那会儿安卓开发在市场上还很受欢迎,薪资待遇也不错,刚毕业时月薪有1万多。
我在上海的第一家公司是金融公司,工作没多久有一家做汽车类O2O的创业公司挖我,我就跳槽过去做安卓开发的组长了。但其实一开始公司一共也只有3-4个人,可以说我是最原始的初创员工之一。
在这家公司也没做多久我就开始了自己创业,因为我是一个在公司按耐不住的人,如果我看见别的岗位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所在的工作岗位受公司制度限制不能去处理解决,我会很难受。
况且我从大学起就一直想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于是就找了几个朋友一起创业了。
当时我们计划着做一个智能硬件的社交电商平台,公司加我一起一共6位全职,我主要负责C端运营和项目管理。我和大部分程序员性格不太一样,比较喜欢与人打交道,在社会上也有一些资源积累,所以就承担了推广运营的事情。
创业失败后,我们总结原因时发现我们当时的技术领域其实做得都不错,但是太高傲自大,市场推广资源和资本方面很欠缺。
其实我们创业选的人工智能大方向不错,但是不适合当时的那个阶段。
比如很多商家出售的智能硬件产品,并不能真正解决用户的痛点,反而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像几千块的扫地机器人,不仅不能很好地把家里打扫干净,反而会弄脏原先的地方。当时在我们平台买过产品的种子用户的体验反馈不是很好,最后决定放弃。
总之就是商家的智能硬件产品不成熟,用户对使用智能硬件的需求也不强烈,大部分购买的人只是感兴趣想体验罢了。
当然除了这些外在原因,创业失败和我们自身的推广力度不够,资金不充足也有关系。
我们当时也思考过假如有一笔资金,可以让我们的项目伴随着智能硬件一起慢慢成熟起来,我们也许还可以做下去。但那一年我们没有和资本对接成功,于是这个项目在11月左右就放弃了。
虽然创业的整个一年都很困难,但我们每个人都不遗憾,因为我们都知道了自己身上欠缺的东西是什么。
创业失败后我考虑过回去上班,但那会儿小程序出来了,我觉得这会是app以后的大方向,就把回去上班的计划往后挪,开始专心研究小程序开发,自己研究小程序产品设计和运营规则,还录制了小程序视频课程,讲授小程序技术入门开发。
2017年开年后,我把自己在小程序上的研究成果全部梳理了一遍,和一位2016年认识的投资人一起举办了一场微信小程序技术、运营、投融资为主题的活动,主讲小程序是什么,什么样的企业要做小程序。
当时报名人数有200多人,到场人数140人左右,那场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合作和效益,比如很多人会付费咨询我小程序开发的问题,还有一些企业找我做小程序定制开发,这些都助力我走上了自由职业之路。
小程序的出现,让我觉得上不上班都无所谓了,自己做自由职业可以创造比上班更多的价值。
因为我是一个相当自律的人,不喜欢别人要求我做什么,喜欢主动去找事情做,主动是幸福的,被动是痛苦的,包括在公司上班的时候也是这样。自由职业以后,大部分时候我都绝对不允许自己偷懒。
今年上半年4个月我一共做了7个项目,交付项目后6月底到7月初我就出去玩了一趟。
最近两个月我遇到了自由职业以来很难解决的一个问题:一个开发项目一般需要3-4人团队合作,但现在和我合作的程序员都是有本职工作的兼职,他们跟着我做了3-4个项目后就坚持不下去了,这个时候再去找新的兼职又很难上手,毕竟已经迭代了好几个版本。
这逼得我不得不开始按照公司流程招全职程序员,但这样一来,我又走上了创业那条路,这并不是我想走的。
7-8月是我最煎熬的两个月,不想创业但是又不得不招聘,我很想知道国内其它做自由职业的程序员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现在我的收入比上班时赚得多一些,但也不算高,因为我接了大半年项目却没有形成一套体系,如果我抽空把之前的经历复盘、形成体系,应该可以超过上班工资很多。
在上班、创业和自由职业都经历过以后,我还是最喜欢做自由职业。
因为在一家公司,做一件事创造的价值是1,自由职业却可以同时做2-3件事,可以创造2-3份价值,如果能力达到了,还可以创造更多价值。
总的来说,创业可以思考比较前沿和新的东西,上班可以自己去思考和落地一些东西,自由职业则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
自由职业可以涵盖上班和创业,但是上班和创业无法涵盖两者。
所以我还是更倾向一直自由下去。
程序员如果选择离开企业,去独立创业或做自由职业,必然需要在工作中扮演除开发以外的更多角色,比如项目经理、市场运营、商务,甚至演讲等。 小李君作为一个既能闷下来和程序员沟通,也能走出去与人打交道、做演讲的程序员,本身性格上适合管理沟通类工作。再加上他是一个喜欢在工作中主动承担更多责任、充分发挥价值的人,自由职业确实比上班更适合他。

13年老程序员的自由职业之路
2017年7月5日下午,办完了离职手续,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
终于不用努力变得和别人一样
终于可以把力气花在喜欢的事情上
终于能亲手去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
——自由职业了,立此存照
当时有超过百人给我点赞和留言,是我朋友圈获得关注最多的一次。我后来分析觉得可能是因为:放弃高薪和稳定,去追求自己心目中的自由,是大多数人想做却没有勇气做的事情吧。
在我准备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的过程中,有3个问题不断被身边人问到:
你为什么要自由职业?
你准备做什么?
收入有保障吗
这要回顾到我之前的几段工作经历。

我在最开始的几年里更换工作时,并没有很强的目的性,2014年之后才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规划。2015年解散创业团队后,有多个管理职位的机会,我放弃了,重回开发岗位,是深思熟虑过的,经历了职业定位的过程。
现在选择自由职业,也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顺应内心的呼唤。
2015年底创业失败后,我用职业规划技术分析了自己,给自己的定位是专业技术者,进入一家中型公司做软件开发工作。
因为技术能力不错,蛮受重视的,做事较为自由,也很少加班,薪水也蛮不错,就西安来讲,应该是比较高的水准了。
在业余时间,经营公众号“程序视界”,做咨询,读书,做问答,安排了很多没什么收入但是做起来很带劲的事情——这些事情让我觉得有意义有价值,也让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
做久了之后,我发现,要想更进一步,做得更好,更有影响力,就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单单是朝九晚五之外的时间,不能满足我变得更好的期待了。
虽然软件开发依然是我喜欢的,虽然在解决技术难题时依然很有快感,可是我慢慢不愿意在它上面花费更多时间了,我更愿意把精力花在如何写文章影响别人、如何帮前来咨询的人找到想他们做的职业等等,这类可以直接给人带来变化的事情上。
有了这种想法后,在公司里工作的各种限制就显得有些不能容忍了。尤其当孩子有些事情、个人有些事情不得不在工作时间处理时,想要自由的感觉就愈发强烈。
于是就不断地思考:我到底要不要做下去?自由职业后我到底能不能养活自己?
就这样一边工作,一边感受,一边写作,一边思考,慢慢地我确认了自己最看重的两点:
“自我支配”和“把力气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薪水和稳定性反而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所以,舍弃它们并没有那么困难。
虽然自由职业后初期的收入可能只有当前薪水的五分之一左右,还很可能这个月有那个月没有,但我相信自由职业会带来更多可能性。而且,我再也不必努力变得和别人一样,我只要做我自己就好了。
真正决定做自由职业后,我规划了四种事情:写书、课程、咨询、开发。
图书可以是技术图书,也可是职场成长和职业规划方面的,还会有小说(这个可能在较远的未来做)。
课程会有技术课程,也有职业规划方面的,形式以线上为主,比如CSDN学院、知乎Live、GitChat、网易云课堂、51CTO学院等。
咨询的话,又分两种形式,线下的一对一咨询和线上的问答。
开发是我的备选,在前面几种方式无法维系生活时,可以通过众包的方式接一些项目来做,已经了解了云沃客和程序员客栈这类软件众包的平台。
虽然看上去每一种事情都可以赚钱,但写书不能保证大卖,版税难以估量;做课不能保证销量,收入没有保障;咨询时有时无,钱不够吃饭的;就算是我的Z方案——开发,也不是说你想接项目就能找到合适的。
我的看上去很美的自由职业,收入方面其实没有任何保障。
所以有的朋友就劝我说,再工作几年再多攒点钱,准备充分了再出来做也不晚。但其实我在决定离职之前,已经做了各种各样的准备和评估,有10种之多,这些准备,让我相信自己能成。
因为一个人只有把力气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生活才更有意义。
自由职业到现在,我的收入来源除了之前的写书、在线课程和咨询之外,还扩展了猎头以及部分广告软文收入。
我平均每年会写一本书,每本书一年的版税大概2-3万左右;我做了很多期在线课程在不同的知识付费平台发布,所有课程累计起来每个月有几千块的被动收入;咨询这块的收入有一搭没一搭的不算特别多。
广告和软文这方面是基于我的公众号“程序视界”获得的。目前我的公众号有3万多粉丝,偶尔有广告主投软文,有时一个月三四千,有时一分也没有。
猎头是我最近在尝试的事情,蛮有意思的,可以把我软件开发领域的资源和职业规划的能力整合起来。
如果我以独立猎头顾问的身份帮企业做,一单可以拿候选人年薪的10%-15%的佣金。如果执行朋友找来的单子,我可以拿一半的佣金。所以这块的收入就看你的做单能力。做得好一个月有6、7万,做得不好可能一分没有。
我现在做的所有事情,工作形式都是自由的。每一份工作都是自己可控制、有弹性的。这是我的刻意追求,因为当初放弃稳定又高薪的工作,就是为了自由。
但我同时也想提醒那些想做自由职业的程序员,你们看到的自由职业的自由都是相对的。失去了每个月老板给你发钱的幸福,会面临“赚钱”的焦虑,一天不干活就一天没有钱,这是巨大的压力。
所以如果你想做自由职业者,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备。
开始自由职业,任何时候都不晚。但正式开始前,也要做好自身变现能力的评估,同时做好多手准备。 自由职业的程序员一个人就像一支队伍,你除了会写代码之外,还需要有自我营销推广、以及挖掘客户、与人谈判沟通等能力,它对程序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相应地,你从中获得的满满成就感和自我支配感,是按部就班的“打工生活”难以触及的。 正如安晓辉所说,它虽然能给一个人带来更多自由,但一切自由都已经在暗中标注好了价格,你必须承担得起相应的付出和代价。这毕竟是一条少数人能走成功的路。
看完以上2位程序员的人生经历,我们会发现走上创业和自由职业之路的程序员,性格里多少有一些相似性:主动、果敢、深思熟虑。
对他们来说,在工作中创造价值的意义大于按部就班。
而一个人一旦选择离开职场,创业和自由职业之间的界限就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自由职业是“轻创业”的一种,没有公司的创业者有时看上去也像自由职业。
所以,你如何看待创业和自由职业之间的关系?更向往自由职业还是创业?欢迎讨论~
首发:

林安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如何走出人生低谷期,开始触底反弹? (73人喜欢)
- 多做见效慢的事——聊聊自由职业的复利效应 (189人喜欢)
- 从互联网“消失”,是为了好好生活 (8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