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孤独星球》杂志实习两个月学到的东西
今年大四,刚刚过去的7月到8月在《孤独星球》杂志做了自己的第一份实习,可能和很多同龄人相比这个经历来得算比较晚了。不过,从某种方面来讲,我的这份实习也确实和常规意义理解的“实习”不太相同。而这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也的确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经历了一番自己从来没经历过的、却也不太糟的“职场生涯”。
虽然两个月的时间实在有限,但还是想把自己领会到的东西稍微写一写,即使对他人没有太多参考价值,也至少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1.关于选择实习
严格意义上讲,这是我的第一份实习。和为了充实自己日后的求学/工作简历或是挣到一些实习工资以证明自己有获取经济来源的能力的目的性不同,我投这份实习简历完全是兴趣使然。《孤独星球》指南书名声在外,作为多年来受益匪浅的读者,自然想瞻仰一下这座旅行者心中神圣殿堂的内部构造。加之读书多年,自诩是不太善于同社会打交道的,也便想来进一步感受一下象牙塔以外世界的样子。
投了简历第二天就被编辑加了微信,甚至没有要求面试就直接被通知可以尽快入职上班。虽然筛选形式看起来有点过于“草率”,以至于报到前完全不了解自己会需要做哪些工作,但好在我的心态足够谦卑和诚恳,做好了“做什么工作都可以”的觉悟,所以也不特别忐忑。
真正入职以后,发现自己以前积累的一些学习经验也派上了用场:一方面,中学时代曾在学校的刊物当过编辑,知道如何审阅、校对;另一方面,上大学后学的专业翻译课程让我在编辑占杂志主体的翻译稿件时更从容。更重要的是,因为本来就是会跟自己较较劲儿的人,所以即使不需要别的编辑审查,对自己处理的工作本就有一定的期望值,不达到一定的标准自己这关就过不去。
因为编辑部内大部分稿件都要在几个人中转手,需多次审阅、修订、核对,因此我也有机会学习到别的编辑编写的稿子,有时还被迫给其他实习生“收拾烂摊子”,这时我才意识到主动选择一份自己想做的实习,或者说带着诚恳的心来做一份工作的重要性——能力其实还是其次的,因为实习的目的之一就是锻炼能力;最重要的还是有端正的态度,或者说是对自己手头工作负责的意识,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提高、学到更多东西,退一万步来说,至少也能最大限度地不给别人添不必要的麻烦。
2.关于上班/职场
《孤独星球》杂志中文版由中国地图出版社购买了版权,这是一家国企,优点是中午管饭、工作环境很不错、下午4:30下班且不会要求实习生加班;缺点是实习工资少一点且早上8:00就要打卡上班。
由于上班时间太早,和我同期的实习生早就放弃了按时打卡,甚至每天9点乃至9点半才到岗,而作为补偿下班后会留下来多干一会儿活儿。考虑到公司全勤奖制度对实习生没有什么约束力,同期实习生的做法想来的确也无可厚非。但我一直觉得初来乍到,更应该努力遵守最为基本的硬性规定,因为永远都应该是首先去适应规则,再去“挑战”规则的。
虽然一直在“格子间”工作,但我现实的实习环境完全没有电视剧中所描绘的职场那般风云诡谲、勾心斗角,可能是因为大家更多的是在跟稿子而不是和人打交道,也可能是因为别的编辑们比我大不了几岁,还是颇有共同语言。不过,即便如此,我依然感到了在“职场”中保持自持的重要性——虽然年轻,但把什么私生活的事情都和同事倾倒而出,或者忍不住好奇心地大肆议论同事,还是有些愚蠢的。
实习两个月,我没有拒绝过任何编辑派发给我的任何工作——从整理书柜、稿件档案,到审阅、校对乃至自主编写纸刊的稿件,到修改新媒体稿件,甚至到给读者打电话调研,我都做过。平心而论,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喜欢,但战胜那种本能的抗拒心,并最大限度地不让它有所流露,是非常重要的。有不懂的问题就请教,但回绝的话最好不要说——把自己的姿态放得越低,才越会有所收获,越有实现自己的满足感。
3.关于旅行和旅游行业
一直以来,我都是自诩去过一些地方的,即使不会自称“旅行达人”,也总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点基本的了解。可真正来到旅游行业内部工作后,虽说不上“被浇了一盆冷水”,但却觉得十分受挫: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地方,原来都有许多人先于你而去过的,他们比你玩儿得更精彩、更动人, 你要怎么确保自己写的东西、做的选题能脱颖而出呢?
我于是遇到了一个无法避免的冲击:当兴趣变成工作,它背后一整个行业的体系和规则也浮出水面,随之而来的还有无限的束缚和竞争,你要怎么平衡这种关系呢?这颇像我的写作历程:年少时代极尽浪漫抒情之能事,后来受到了应试和学术写作之规范,自我矫正的过程中充斥着血和泪,现在便再也写不出从前那种文章了。
某日和副主编闲聊时,她问我某一天是否想试试给杂志写稿子,我提起自己的写作转变,担心写不出理想的散文。她宽解道:“文学理论做得好的人,写文学的底子都是在的。”于是我不无乐观地想,当我开始迈入旅游行业的门槛,乃至未来真的从事旅游业的相关工作时,我对于旅行的兴趣应该还是可以在的,或许还可以工作得好的同时玩儿得也更好。
4.关于纸媒和新媒体
我并不想论述“新媒体时代下纸媒是否还有存在的意义”这种命题,至少从《孤独星球》杂志甚至还稳步上升的销量上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事实上,在我工作的两个月内,并没有人系统地给我们讲授过纸刊要怎么做、新媒体要怎么写,所有的东西,都是在有限地引领下通过切身实践摸索出来的。
笼统而言,纸刊的编写更有一点“老派”的范式,它需要遵从的条条款款和接受的检验多些,因此可能更容易沉淀下一些东西。而新媒体的读者导向更强一点,稿子的文学性和自传色彩削弱了很多,它致力于提供一些有时效性的信息,甚至为了获得阅读量也可以编写些更夸张而吸引人眼球的标题。
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纸刊稿件的编辑和新媒体稿件的编辑往往都是交替进行的,因此,有效区分两者的边界、各自按照特定的范式撰写就成了一项考验。但另一方面,这些范式、边界又不是稳固不变的, 真正为纸刊和新媒体做出定位的不是读者或市场的导向,而是它们自身,因此,质量才是永恒的试金石。
5.关于编辑和作者/撰稿人
因为自幼爱好写作,自己的文章也曾有过被刊载的经历;而即使多年过去,因为各种原因不再能够大量地或者随心所欲地写作,但我对于做作者/撰稿人的热忱依然在。我渐渐懂得,写作和其他所有工作一样,天赋只是很小的一个因素,它依然需要勤奋、努力和坚持。
当编辑则能让我用另一个视角来审视撰稿的目的。必须承认,做编辑是一项非常辛苦的工作,不仅要面对形形色色、风格各异甚至令人火冒三丈的作者稿件,还需要极其细心地处理大量琐碎繁杂的事务。很多作品缺少了编辑的出力或许会逊色很多,但人们记住的往往都是作者的名字。
因此,如果你是一个没有过多经验和经历的撰稿人,你应该在自己的风格之外,更多地去考虑你希望刊登稿件的地方需要你写出怎样的文章。正所谓“带着镣铐跳舞”,心甘情愿地带上镣铐以及很难了,再在这种情况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
Raimm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5 21:45:19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0 22:54:09
-
豆友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1 22:05:00
-
旷兮其若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04 22:24:42
-
Le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3 11:46:43
-
八爪鱼女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6 10:13:01
-
烦烦烦你大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7 09:57:47
-
ymz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16:07:48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0 17:19:47
-
Sa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8 16:26:04
-
颂_you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3 07:12:59
-
广寒宫的玉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2 12:15:10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01 09:09:20
-
不要再皮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21:17:3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8 13:57:39
-
Asada_M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8 16:20:36
-
山风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30 18:32:19
-
fj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19 13:33:4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1 10:35:2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1 21:07:08
-
Spring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3 22:10:08
-
永远十八帅气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03 22: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