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代宗师》想到的关于功夫的一些事
不知道主题的混乱感想。
看电影就像看书、听歌一样,在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状态下,看到的、想到的往往都很不一样。
这恐怕是因为人的脑袋太小,感慨系之的东西,信息量往往都很小,还要为联系起来的杂乱记忆流出足够的位置,于是相对于海量的待选信息,再觉得无一遗漏,也难免会在不知不觉间上演许多的熟视无睹,对面不相识。
但是理智一点看,想要什么都不错过,既不明智,也不可能。
我不能再扯远了。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一代宗师》很好。因为我小时候喜欢武侠,后来对真正的国术也下过一些功夫去了解,甚至是有限度的实践,我认同武术强身健体,传承古代文化的功用,因此一直对武国术在国家既向往又憧憬。
所以在看过《宗师之路》后,我的感觉是:用心、难得,对不绝如缕的武术真的很好。
但是我在看电影的时候想到的并不是这些。
作为一个常常先入为主的人,我常常会因为最先接触的版本而对别的版本感到别扭。照说2D版本在我眼里已经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故事,应该也会有这种情况,但实际上没有。
3D版本修动了的剪辑虽然足以改变故事的观感,我却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因为我渴望细节,很乐意多看些信息量巨大的功夫细节——哪怕是在别人评论的时候经常出现人云亦云的倾向。
每一处修动的地方我都着重看了,结论大体上是:除了遗憾张震的镜头又少了——当然是为了八极拳,别的都挺好。
然而印象最深的是宫二的独白。
独白里有一句话,“听的最多的,是骨头碎的声音”。这句话,一下子就给电影染上了一层给那些唯美镜头大大淡化的残酷色彩。
不过在有了这样的印象之后,我又怀疑地想到:那个时代是不是真是这样的呢?
考虑再三,评理智,我觉得,恐怕真的是这样。
有段时间,我穷极无聊,很是了解了一些拳术。虽不很深入,但也足以发现那些名字趋向文雅专业的套路对于人体要害的偏爱。
还记得以前有很多武侠作品都爱表现关于争夺名位,身不由己的主题,看的多了,腻了,只觉得这是在矫情。可是后来读了并不那么有趣的资料才知道,原来那些更像是非正常组织的门派是没有的,原来那些让人徒呼奈何的关于胜负的死循环是真的存在过。
知乎有人形容武术既脏又干净,脏在不顾形象、不择手段,干净在动作简练直接。这样的措辞,这样的态度,依稀仿佛说的是战争。
战争当然是残酷的,人们会中规中矩地在书面上这样承认。但在实际上,在念叨以正合,以奇胜的时候,战争的残酷往往已经被别的念头,情绪冲淡了。
就像不能即时读到的书、看到的电影,模糊的印象加上自以为合理的、惬意的臆想主观上便决定一切。只是在许多曲折之后,人在战争中的脆弱、绝望,这类在那时节更普遍的情绪倒是很难被体会到了。
战争尚且如此,很容易犯禁的武术离了特殊的社会环境,自然也会失了本来面目,失去人们的敬畏。
想大一些,历史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慢慢淡忘掉一些东西,然后又在某个时候来一个轮回,就像大刘设想的未来社会。也说不得,若干年后真会出现男性全部女性化这样现在看来颇为滑稽的局面。
但人是时代塑造的,他又能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