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两天一夜游记
心许潮汕已经很久了,谋划了很多次未能如愿,终于趁着老弟从南京过来深圳度假,怂恿他一同前往,了了我的潮汕美食梦。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这次真正要去,才弄清楚了原来“潮汕”指的是潮汕地区,包括了潮州、汕头、揭阳三市,而非“潮汕市”。潮州偏文化底蕴,汕头临海多食,最终我们选择了汕头,开启吃吃吃之旅。
交通上,当然是选择了最为快捷守时的高铁出行。29日上午8:07时,乘坐深圳北站开往潮汕站的高铁抵达潮汕站。潮汕站位于潮州、汕头和揭阳三市中间,需从此站乘坐汽车分别前往各地。我们出站后,前往厦深潮汕站乘坐181路公交车前往汕头市区。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一般地级市,汕头市的公交车会用普通话和潮汕话报站,听的我与老弟很是新奇。我们入住的是七天连锁酒店(市政府店),运气不错的是,我们分到了一间海景房,虽然窗户不大,但依然不妨碍看海。虽然是二楼,靠海,但却不潮,住的还算舒适。选择这里是因为它性价比较高,且离各个觅食店相对比较近。

吃货第一站:陈记顺和牛肉火锅店,点了五花、三花、吊龙、匙仁、牛肚、百册、胸口、牛肉丸、牛筋丸。汕头牛肉火锅店其实已经开遍深圳、广州,但总归还是想试试它的本源地的正宗口味。牛肉火锅讲究原汁原味,这让食材本身变得一等一的重要,据说牛的不同部位,口感、肉质、味道均不同,在既定的时间内宰杀、运送,使得牛肉第一时间端上食客的餐桌,享受美味。也许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没有体会到想象中的美味,老弟更是吐槽,牛肉丸还没有在广州小食店尝到的好味。后来在返程高铁上,老弟邻座的汕头当地人告诉他,陈记顺和牛肉火锅店并不算正宗,我们算是去错店了。然而老弟居然没记住这位老乡说的所谓“正宗店”店面,汗颜。

吃货第二站:广场老牌豆花甜汤店,点了豆花、草粿。豆花很绵,不是我们平时吃的豆腐花口感,豆味没有那么浓,有一种双皮奶的口感,就着店家特制的糖砂,味道很好。草粿感觉是当地特色,所以点了,吃起来像龟苓膏,但是没有它那么苦,口感比较清爽,就着糖砂,味道也是不错的。

吃货第三站:糖葱薄饼风吹饼店(民族路金兴苑16栋),淡淡的面饼皮,包上糖葱、芝麻花生粉等,面皮中和了糖葱的甜腻,吃起来外软内酥,外糯里甜,好吃不腻。现点一个尝鲜,外带里一盒糖葱和饼皮,老板说可以放上四日,但是第二天带回深圳以后饼皮居然馊了,好可惜。重点是,我现场只在老弟那里咬了一口,想着回深圳慢慢品,结果……

吃货第四站:长平老姿娘夜粥店,点了生腌海鲜、蚝烙、鹅肠、海鱼(不知名)、番薯香芋、番薯叶、白粥。味道是不错的,但是老弟吃不了生腌,我一个人活生生吃完一大盘,导致吃多后口感体验下降,没有达到应有的美味感。

吃货第五站:广场老姿娘米粉店,这家是汕头同事推荐,味道果然不错,料很足。比较戏剧的时,我跟老弟点了杂锦粿条后,我暗自纠结,粿条是潮汕特色,点这个没错,但是这家店又叫米粉店,是不是应该点米粉更好吃呢?结果店家端上来时,竟错将粿条换成来米粉,阴错阳差,我吃到来期许点米粉,但老弟却遗憾没吃到粿条。

吃货第六站:粿,潮汕小吃,因为实在没有机会去小吃店特意吃粿,所以问了汕头同事哪里可以买到,她介绍说一般市场里都有卖,跟着地图寻了一家农贸市场,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老婆婆卖粿,只有三种口味,黑芝麻、韭菜、绿豆,所以每样都来了一些。小插曲,跟婆婆一再确认,粉红色的粿是否是绿豆口味,她说是的,跟同事说,同事疑惑,表示从未吃过绿豆口味,里头应该是类似烧卖馅儿一样的食材,结果回家一尝,还真是。黑芝麻口味最香,韭菜口味一般,“绿豆”口味差评。

吃货第七站:适口餐厅,点了两份海鲜粥、爆炒时蟹、菜脯蛋。这是我们在汕头吃的最后一顿,也是老弟最满意的 一顿,料很足,新鲜,价格稍贵。虽然海鲜粥是按“位”算的,但其实2个人吃一份也是够的。

两天的行程,基本是按照“吃”来安排的,再加上一直大雨小雨连轴转,基本没有再特意去走走逛逛了,只是在觅食的路上随手拍了拍。



最惊险的是,我们离开汕头后,新闻马上报道,汕头市遭遇洪涝灾害,多地水涝。还好安全返深,有惊无险。雨中最常感慨的便是,再大的雨也阻挡不了一个吃货的脚步!
2018.8.2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