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不为己甚”
俗话说,自古红颜多祸水,许多人都把一个朝代的衰弱或灭亡归罪于那些美丽的女人,如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周朝的褒姒,春秋的西施,三国的貂蝉,唐代的杨玉环……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中国五千年历史,倾国倾城的女人何其多,而历史能给女人的舞台却何其小,有句话这么说“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在这样的历史现实下,越是能芳名远流的女人越是难能可贵。班婕妤就是这样女子。
班婕妤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汉成帝的妃子,生得聪明伶俐,善诗赋,有美德。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起初汉成帝为班婕妤的美貌及文才所吸引,很喜爱班婕妤。但她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守礼教,行事端正。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大辇车以便同车出游,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观古图画,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见美人如此,成帝只好暂时作罢。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樊姬是谁,她是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贤惠非常,曾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王太后此言则是希望班婕妤能对汉成帝产生更大的影响,使他成为一个有道的明君。但是汉成帝不是楚庄王,自赵飞燕姐妹入宫后,班婕妤受到冷落。
失宠的班婕妤遭到了赵氏姐妹的诬陷,成帝听信谗言。然而班婕妤却从容不迫地应对,遭受严刑拷打也不曾屈打成招,成帝见她确实不是做这种事的人,又念在不久之前的恩爱之情,特加怜惜,不再追究,且厚加赏赐,以弥补心中的愧疚。都说班婕妤是后宫中难得的有名的才女,好读书,也懂得许多道理,她知道自己经不起互相排挤、陷害的折腾,为免今后的是是非非,她选择了明哲保身,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自此以后,赵飞燕被册封为皇后,赵合德成了昭仪都与她无关了。她除了陪侍王太后烧香礼拜之外,间以涂涂写写,以抒发心中的感慨,从而为文坛留下了许多诗篇,以另一种方式让历史记住了自己。
古人讲“不为已甚”,多用于劝说别人,而班婕妤的不为已甚,则显然用于提醒自己。得宠不争,失宠不妒,有冤不怨这些都比历史上的“红颜祸水”强太多,她用自己的一生说明了美人不一定要为了所谓的恩宠与权位去勾心斗角。古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而正是有才德的修养,才让我们见到了这样一个班婕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