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拉入PET的小坑 - “复盘”一下下
上了一节课,回来后LPB担心的询问,你不会去了一个CX组织吧。。。
好笑归好笑,这也让我意识到自己之前对PET的疑虑和他有些如出一辙,即这个世界极其复杂,纷繁,何来一套方法论应对所有交流沟通的问题呢,真的不会有over simplification之嫌吗,再加上讲师们对PET极度的推崇,有一种狂热的religious之感,更让人觉得他们是不是会陷在这一套单一的理论里面,拒绝了吸收、接受其他的看问题的视角方法的机会,许多学员后来转成讲师,自己也时不时重新上课,莫名有一种不断发展下线的安利feel,只不过此处售卖的不是产品,而是一套无形的方法论而已。而且不算低的学费也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收入,无疑也会增加讲师们对PET理论的感情因素等等。。。
不过想起小白也跟我说过,跟PET类似的方法论也很多,只要殊途同归,不一定要学PET的。只是在上课的时候讲师们用一个又一个国外的案例来证明PET多么正确多么好,让我又想起了上述的疑虑。所以PET讲师们要更好的进行推广宣传,应该要走得更远更深入一些,用更翔实的案例更科学的论述和更深入的探讨,将这些疑虑给一一处理吧。。。
也正因为如此的疑虑,使得自己在上课时在有的moment显得不是很配合,就是想让自己带有一种抽离感看待这个课程,希望三节课之后我依然能如此清醒的看待这个课程,不会变成无条件拥趸,吼吼。
想起来,我听史秀雄的播客,确实觉得听他讲的那些东西有更丰富的支撑,无论是他自己上下而求索的成长经历,还是众多的咨询实例,或者他受过系统心理学教育的背景,和不断阅读、思考、交流而建立起来的有洞见力且实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让我受益良多。
话虽如此,但是确实经由这些PET课上跟同学的交流分享,学到了一些东西,也是我认为PET课程最有价值的东西,即跟同样敏感、有不同经历的同学之间火花四溅的交流和碰撞,此处复盘一下下。
- - 关于自我评判
有人提到对自我的评判总是会自动升起,那是有可能将多年来父母或是其他重要他人对自己的苛刻的要求、期待和评价已经内化成了一种自我机制。这个观点我并不陌生,有的时候也会觉察到自己是这样的,但是更多的时候无意识自我评判的时候还是没有被自己发现。经由大家的提醒,和这么多面镜子的存在,我忽然发现自己能更好的觉察和处理了。
具体事件是我早上出门前用手机看邮件,忽然看到客户在催一个上周跟客户说会发给他们的invoice summary, 说今天con-call之前必须发给他们,而此时离电话会议只差一个半小时,脑袋一下子轰地炸了,心瞬间沉了下来,一大波严苛的自我评判和引发的想象潮水一样向我袭来,把我淹没了,比如:1. 小米亚明明上周三之前就发给你了,你为啥一直没有发; 2. 早知道就昨天,前天就不该偷懒,应该加班也要发出去的;3. 哎呀 尴尬死啦,今天的电话会议会不会被客户因为此事轰炸,然后大家不欢而散,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此事而起,我是最大的罪魁祸首,完了完了。
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神情严肃,嘴角僵硬,此时此刻,我俨然一个已经做错事等待惩罚的小学生,天仿佛已经塌下来,窗外的蓝天,绿树和微风忽然让我如鲠在喉。
怀着纷乱的心情出门,走到小区门口,我做了一件事情,迅速写一封邮件确认受到指示,并请老板确认我是否可以发。走到地铁里,看见自己在不锈钢钢板上反光的严肃面容,忽然意识到我在进行的事情,那就是,严苛的自我评判,意识到的这一刻,心一点点的松弛下来,我迅速的梳理了一下事实把自己从被批判的祭坛上解救了出来:
1. 上周答应给同一个客户的filing confirmation是承诺上周发给客户的,我已经如约在上周发出。
2. invoice summary只说会在适当的时候发给客户,并没有承诺在这周开会之前发给客户,而且此事看起来并不urgent,没有发给客户也make sense。
3. 客户想在开会之前收到是想在开会的时候讨论此事,这是她的需求,她是在表达她的需要,她的提醒和催促或许并没有我想象中带有那么强烈的苛责意味,那种想象中的苛责,更多的是自己对自己的苛责。
4. 昨天马不停蹄的准备了一个全面又翔实的会议agenda memo给客户,跟boss一条条go over之后已经经由Boss发给客户了,boss应该也不会对这个invoice summary大动肝火,毕竟那个memo才是这次电话会议最重要的文件呀,不是已经get done了么。
5. 那个invoice summary比较简单,应该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修改即可发出。
6. 上周有多年不见的好朋友来访,还有跟LPB大吵架,种种事情不适合加班也是情有可原,我不是神,不可能不犯错误,完全一点也不偷懒或许也很难做到,有的时候也要放过自己,连boss自己也经常对于自己不确定有困扰的事情一拖再拖。
这样想完之后我的呼吸一点点平稳,静下心来在地铁上听起了史秀雄的新节目。到了所里之后藉由平静的心情,我发现我轻松做到了如下事情:
1. 看见boss 以为客户要的 summary是昨天的memo,重发了一遍,我提醒他客户要的是另外一些信息,然后花了15分钟就将invoice summary修改完成,boss让我自己发出去,我轻松click发送完毕,此时离会议开始的11点还有近一个小时。
2. 客户返回来信说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我又花了十五分钟,在会议开始前最后一分钟发给她一个修改后的版本。
3. 然后就安心开始会议。打电话花了一个小时左右,要求team memeber一起参会,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避免转达的信息遗漏。听到了常联系的另一个客户Jane的声音,好甜美的英国腔捏。总的来说,客户基本上没有在会上讨论invoice summary的事情,如我所预料的,主要go over的是Memo上的items。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罕见的愉快的自我拯救。。。
小时候的学习成长经历是做得不错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事情几乎从来不会被母亲所肯定和鼓励,而只要有一点点的出错,或者她眼中的“不听话”,“出格”就会引发整个人大至人格,小到品性的三百六十度的全盘否定,在客人不管是真诚还是客套的赞美她的孩子时,得到的永远都是带着微微的自得但又毫不留情的贬斥,美其名曰是怕我们骄傲。
如此多年,我早已经变成了自己最严苛的父母和老师,一旦有一点点做的不好,就会对自己七百二十度的大否定,不肯给自己一点点申辩的机会,和喘息的空间。
多年后的这一天,我终于,终于,给了自己一个申辩的机会。或许有一点点为不当行为辩护之嫌,但是我开心的,愉快的,放松的允许自己,偶尔原谅自己。我知道自己最需要的,需要太多的,绝不是怕自己过于懒散和放纵的担忧,而是要不断的不断的给自己松绑,解除那头脑中和灵魂上束缚已久的绳子,或许因为捆缚得太久,还会有很多很多的勒痕,但是没关系,我相信,只要松了绑,那些伤痕,迟早一定会消散的。。。
写到这里,有一种想哭的幸福涌起。自己和自己的深层次交流,看起来如此简单,做到又如此不易。谢谢你们,我PET的小伙伴。
--- 关于对伴侣的批评
从小到大听到最多的是老妈对老爸的批评、苛责和吐槽,哪怕老爸已经是一个多么优秀的丈夫和父亲,他那些不得了的优点只是在极少数的时候被母亲带着骄傲又有一丝羞涩的笑容提及。
小时候可为老爸鸣不平了,但是多年后,我对自己的伴侣,其实一直在做同样的事情。这么做原因很复杂,但是现在我想停止。
现在听到亲人、好友对自己伴侣持续不断的批评和不满,而对伴侣的优点一笔带过,我也会有同样的心情升起,希望我们都可以做到有一天能够更客观的看待这一切。
(其实对家人的评判也是。
印象很深的是上周,那是PET上课之前的事情了,和琛在一起,聊到我老妈。我说我在吐槽她之前,要先说一下她的优点,不然我会过意不去,然后我开始讲述老妈永不放弃的积极人生态度,她好像浑然天成的对他人感受的理解力,她的成长经历,讲完之后,我对琛说,我现在不想吐槽她了,忽然意识到她有多么的不容易,其实她也已经做到她能做到的了,已经是一个很棒很棒的母亲了。琛哈哈笑了,我却有点想哭。)
PET上完课之后,我学到了一个特别好的词,“虚假不接纳”,当然“虚假接纳”也有讲到,这个更容易看到。我跟LPB说,我才发现,你更常做的事情是虚假接纳,而我更常做的是虚假不接纳,明明想的是好意,但是却觉得不必要急着说出来,造成的结果是你也常常误会我。其实善意也是要经常、充分的被表达的,不只是为了说的人要被正确评价,更是为了让我们在乎的人不在误会和猜疑中失落。
其实不要“虚假不接纳”,是我以前就有意识到的人生功课,只是没有被记录、梳理,我后来忘了,直到现在经由PET的课才想起来。
比如最初和F交往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不要口是心非,或者口非心是,因此也没有太多的别扭和拧巴,基本上都是很愉快的相处,至于后来的挣扎,那是因为其他的事情,缘分尽了,也就平静的分开了。F最让我介意的一点是他从来不表述他的需求,也就是同学们课上说的那种没有需求的人,因此我一直觉得他不真实,感觉不到跟他有什么真情实感的联结,到现在仍然觉得不了解他,那个,确实是他要解决的问题, 是我所无能为力的。
----关于接纳
听小白说过的对自己全然的接纳的喜悦,我不懂,因为我从来没有做到过,也不相信可以做到,更多的时候,我跟猫仔一样,内心一直住着一个苛责的父母,害怕自己对自己全然的接纳就把自己宠坏了,变成了spoiled child。
说起接纳,想到的小事是前天LPB陪我看幸福三重奏,而且是很专注的看。这让我很惊讶。以前我每次看都被伊嗤笑成就是为了看美女帅哥。
后来我想,应该是那天我全神贯注的陪他玩了一局游戏,他很开心,或许被“接纳”的孩子就愿意付出他内心潜藏的热情和爱,其实就是一个小孩子嘛。之前他玩的时候(其实他一直都很少玩游戏,就是最近迷上了那款玩得略频繁)我都是睥睨之,十分不满,觉得伊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冷落了我,那天我忽然想停止预设立场去看待这件事情,而是发自内心的想了解一下到底为什么这么好玩,看他从头玩到底,我的发现是,这游戏,真的很好玩哎,而且他被打“死”的时候我比他还郁闷。
我此刻在想的是,为什么我愿意接纳他玩游戏这件事情了呢?或许是我对自己接纳得更多了,跟自己的关系好了,跟身边的人的关系自然也会发生流动。我更愿意看见自己,自然也更愿意看见TA。
说到底,刷淘宝,刷豆瓣,刷综艺节目,刷剧和玩游戏这样的事情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在做那样的事情的时候,我不是也同样在忽视着他的存在么
忽然发现,昨天跟他在一起的时候,伊一局游戏都没玩,一直在拖着疲惫的身躯陪我做饭,给我做便当。真的已经很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