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邓伦念情书,就已没有思绪写下去的一篇独白
大三开始玩豆瓣,毕业后便没再怎么碰豆瓣。
现在毕业四年。再一次打开豆瓣,而且是开始码字,很神奇。
我需要找一个没有认识的人知道的地方记录自己。其实日记本可以,也写完了好几本,可是日记本太过私人,内心深处总是想着 会不会有一天有一个人也认同我的想法,而这个人必须是陌生人才好,而且永远是“陌生人”。
高中,在QQ空间写心情,是希望同班喜欢的男生可以看到。大学玩博客和微博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心思。看看以前写的内容无非是些矫揉造作的情情爱爱与伤春悲秋,回忆的时候本想留下这些证据,却又拗不过内心羞耻的感觉,还是统统删掉了,只剩下了与情爱无关的所谓“志向”的东西。
大学后写的东西尽量不去触碰爱情,因为知道未来总是要删的,还是不要再浪费时间写下来了。但是我会记录别人的爱情状态。借物抒情、借彼及此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借口了。
之前看林奕含的采访,她说自己在开始写书之前,写过无数篇的文字,但是都自认为很烂,她不断的看书不断的写不断地锻炼、提升自己,直到认为达到及格标准了才开始写自己的故事。
我不是个有写作天赋的人,写得多了自然也有了心得,自然有了提高,未来还是继续写。写作一定是最锻炼逻辑能力的东西。当然我认为逻辑能力很强的人,写作也不会差。
到豆瓣来写,初衷是因为现实中的好友不知道我的账号,这里没有人认识我。但是想在文字里100分的释放天性也是不可能的,总是要端着10分,因为害怕有人看,剩下的90分是希望有人看的。对,内心里的自己其实是个暴露狂,渴望被人看到自己的内心,并寻找理解与共鸣。其实其实其实,最最最最最根本的原因是想要被崇拜。把这个最真实的欲望写下来,我是预支了自己的勇气的。我害怕看见最赤裸的自己。很怕。
我还是写下来了,可能是我想试着直面自己。我了解自己,但不太想接受自己。我最变态的癖好是乐意看到他人的黑暗面。我认为每个人的思想都是肮脏的,但我需要验证。在我初识某人时,我会假想他是一个完美无暇的人,慢慢的接触会发现他的缺点-人性上的,此时我会感到欣慰,原来肮脏的人性不是只存在于我。人性的缺点有很多,你能接受哪些取决于你的三观,当我发现他的缺点是我不能接受的时候,就会疏远。
我好像很喜欢把自己从热闹变为孤独的过程,这是筛选的过程。老实说我是不孤独的,我可以和自己对话,把想法写下来,就感觉被全世界理解和认同了。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