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逐梦格斗圈背后的故事

看《苏丹》的时候,我不禁想到邹市明和冉莹颖,尤其是冉在某综艺节目中的表现。
打着类似名头的节目里,不少妈妈跟超人完全沾不上边,所谓的“工作”就是在家里带个孩子,还不如改名叫《变形记之妈妈篇》。
而冉莹颖不是,她有全职的工作(最近还当选了WBC中国区主席),要带俩孩子,把孩子哄睡着了还要去应酬,她面临着种种生活强加于她的问题:第一,丈夫的事业遇到瓶颈,需要她撑起一个家;第二,丈夫打职业赛的危险系数高,这也是她生二胎的原因;第三,俩熊孩子在“丧偶模式”下很难管教。

为什么会想到他们一家呢?一个是男主苏丹同样经历了奥运转职业的铁人训练,另一个是都存在难以调和的家庭矛盾。《苏丹》看似是一部摔跤动作片,但实际上是家庭问题剧,甚至是社会问题剧。当真实的波折苦难披上了土味的甜蜜外衣,躯体搏斗、心灵挣扎,一出印度歌舞大戏上演。(虽然被减得七零八落)

所以,就算撇开血腥暴力场面不谈,电影也不太适合年龄比较小的朋友观看。但《苏丹》抛出的三个问题,值得每一个成年人深思。
电影提的第一个问题,小镇青年有没有必要奋斗?
男主角是一个成天无所事事的小镇青年,女主口中的“混子”,他每天跟好友们打打闹闹,过得很开心,直到遇到了一个out-of-his-league的姑娘,让他有了奋斗的动力。描绘的是印度小镇的现状,也是很多欠发达地区的现状。如果不像苏丹这样天赋异禀,奋斗也不一定有结果,那捉蚂蚁是不是也可以过一生?

电影提的第二个问题,女权斗士要怎么在社会上立足?
起初,女主是一个女权斗士,殴打男主被周围的大妈diss,也因此被抖M男主另眼相看。她是生活的强者,聪明独立,对人生有目标有追求,而在情感上,是一个弱者,幼年丧母,父亲严苛,导致她不知如何处理家庭关系,与男主有矛盾时选择默默忍受。
她在奥运会备赛时意外怀孕,在家庭和梦想之间,她很纠结,也埋下了抑郁的种子。最后她做了被印度主流社会认可的抉择,但这并不能改变她内心对自我价值的渴望。田园女权和真正的女权,界限在哪里?捍卫女权的行为是由女性去定义,还是社会舆论来决定?

电影提的第三个问题,得了产后抑郁症怎么办?
女主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也是当下最好的决定。剧情从心理学角度上讲是专业的,男人容易外化内心的矛盾冲突,而女人会内化,这也是女性患抑郁症比例比男性高的原因之一,这一点刻画得非常清晰。性别选择...哭泣的妈妈...女主终于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无法屈服于男性权威之下,完成了涅槃。同样地,深爱妻子的男主也被影响,活得行尸走肉,他又如何走出内心的牢笼?

印度电影很擅长边唱边跳地闹着,讲一些深刻的东西。比起一些无良的国产电影,挂羊头卖狗肉,这部电影可以说是挂狗肉卖羊头了。并且,动作戏的狗肉还是挺好吃的。
最后,我要这部电影呐喊一句:直视性别不平等问题,关注女性心理健康!
单单是这个主题,就秒杀不少商业电影了。
-END-
原创:艺小疯
首发于公众号:会点儿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