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
鼎盛年约在公元前570年
“米利都三杰”之一
最先提出“本原”这个概念,又译“始基” (arch)
“上善若水”,变化、无形
介乎有形与无形之间(气、火),具有变化性
“本原”,比“水”更加具有变化性,更加无形
“阿派朗” (apeiron)
“阿” 否定词;“派朗” 定形,限制(规定)
无限制(规定),无定形
划分了有形和无形(根本对立的)两个范畴
类似于希腊神话中的“命运”
“在火、气、水、土之中任何一种都不能生成万物。除此而外的其他事物也不能,如某种介乎气与水或气与火之间的中间物。”——亚里士多德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阿派朗”是对一切有形之物的否定,哲学史上第一个否定性的概念
“否定神学”
任何(对上帝)肯定性的表述都是对上帝的贬低和限制
片面化、扭曲化
古希腊罗马哲学和基督教哲学,连接起来的中间形态——“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太一”,哲学的至高概念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米兰·昆德拉
为西方“否定”路数的神学、哲学奠定了基础
“一切规定都是否定”——斯宾诺莎
黑格尔,逻辑学
“存在” 有;“非存在” 无;辩
万物是何以从“阿派朗”中产生,又是什么力量使其复归?

“阿派朗”的内部包含了两对“矛盾”(两组“机能”)
相互对立的两对“矛盾”彼此结合、分离,来解释“动力”
产生就是对立物的分离;再融合(复归)
“万物由之产生的东西,万物又消灭而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万物在时间的秩序中不公正,所以受到惩罚,并且彼此互相补足。”——阿那克西曼德 “因果报应” “原罪”
希腊第一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Aeschylus)
《奥瑞斯提亚》三部曲(Oresteia)
伯罗奔尼撒家族
骇人听闻的罪恶,手足相残,乱伦杀亲
反映了一种由神秘的命运所主宰的对立面的冲突和因果报应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