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最不美好的爱情
查看话题 >婚姻是一场终身忍耐的憋气赛?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三点一弯钩
姨夫和姨妈结婚快四十年,不知情况的人对这一对不离不弃的“钻石婚”老夫妻羡慕有加。
但每次去他们家做客,我都会觉得很尴尬,因姨父和姨妈都认为对方“早就看自己不顺眼了”。
如果我在吃饭时帮谁说了两句好话,我走后,姨夫和姨妈一定会为这事吵起来。
表哥告诉我,他早就习惯了爸妈的沟通方式,他们在人前扮演着一对和谐的夫妻,私底下其实是一对非常不对盘的“冤家”。
对姨夫和姨妈来说,如果有一个字来描述婚姻,那就是“忍”。
《情爱心理探索》的作者奥斯瓦尔德·施瓦茨认为:美满的婚姻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一,不幸的婚姻无异于活着下地狱。
对感情幸福的夫妻来说,婚姻是一场顺风而行的奔跑,每一次迈步人生都仿佛在加速;
对婚姻不幸的夫妻来说,婚姻是一场逆风而行的跋涉,每一次迈步都有被拖累的沉重感。
结婚后,优点无限缩小,缺点无限放大。
夫妻终其一生和伴侣的缺点较劲,似乎婚姻是一场漫长的憋气赛,谁能忍到伴侣离开先人世,谁就赢了。

一、忍或不忍,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内心冲突
没有人愿意承认,婚姻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尽管事实就是如此。
心理学经典著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中,卡伦·霍妮将人的内心冲突分为三类:依从型,攻击型,疏离型。
依从型的人渴望从他人身上获得爱,但心里却隐藏着攻击他人的倾向。
婚姻中,依从型的伴侣总是不计成果的付出,他们表面上为爱疯狂。
实际上,他们希望通过付出来控制别人,付出越多,他们越觉得自己超越了伴侣,变得更加高人一等;
攻击型的人对人际关系充满了侵略性,内心耻于表达对爱的渴求。
攻击型的伴侣终其一生都在寻求认可,即使他出于同情想要帮助伴侣,也会有一股更强烈的需要让他推开伴侣,甚至羞辱他们。
对他们来说,只有不停被认可才能让他们对关系感到满意。
疏离型的人认为“逃离”能解决一切问题,无论他们表现得有多热情,他们都打从心底漠视别人。
疏离型的伴侣即使和伴侣生活在一起,内心也保持一段距离。
他们有意无意的觉得,不应该跟别人扯上太深的关系,不管是婚姻还是职场,他都在自己身边画了一个魔法圈,没有人能够进入他的内心。

对于饱受这三种冲突之苦的人来说,好好沟通,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他们没办法理解伴侣,即使开了口,也很可能会表达一些让人不快的负面内容,使得关系越来越恶劣。
他们深知自己会把情况搞得越来越糟糕,忍耐,就成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唯一方式。
对他们而言,维系婚姻的不是爱情、不是激情,而是忍耐。
对配偶“一忍再忍”就是他们所谓的“责任感”。
然而,问题自行出现,却不会自动消失。
婚姻关系如果出现问题,盲目忍耐不但不会让问题好转,反而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糕。
因为:如果夫妻双方都选择忍耐,又有谁来解决问题呢?
二、忍耐的本质,是面对挫折却无能为力
小优是个典型的“攻击型”伴侣,她的老公是个不善于表达情绪的老好人。
每当两人发生矛盾时,总是以小优喋喋不休的指责,老公主动讨好认错结束。
某次两人吵架,小优的老公忍无可忍了,不善于表达情绪的他高高拿起一只碗,摔得粉碎。
小优愣住了,那一瞬间她突然意识到:老公不是在对她发脾气,而是在惩罚那个不擅长表达情绪的自己。
于是小优停止了喋喋不休的埋怨,静静地陪在老公身边等待他情绪好转。
后来,小优和老公长花了很时间探讨了这件事。
她发现,每当婚姻关系出现短暂的困难或者挫折时,老公便会产生一种无力感。
无力感的驱使下,即使只需要一些简单的举动就能让情况变好,他也不会去做,而是选择忍耐。
他在内心深处认为:如果我去做了,就说明我之前做得很糟糕。

我们都希望生活一帆风顺,可是当事情出现危机。
比起承担解决危机的未知风险,埋着头当做看不见自然要轻松多了。
这被卡罗尔·德伟克称为“固有思维模式”,固有思维模式下,我们的忍耐变成了“憋气”:
坏情绪积压在心底,问题也没人出面解决,婚姻就变成了阴雨天的花朵,即使有雨露滋润,没有阳光,终将枯萎。
《终身成长》的作者,人格心理学家卡罗尔·德伟克认为,“好的忍耐”应当属于成长思维模式。
同样过日子,具有成长思维模式的人“对事不对人”,内心的独白和批评与他人无关。
比起忍耐带来的情绪问题,他们更关注忍耐能否在学习和建设性上有成长意义。
并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有成长思维,那么,在与固有思维模式相处的过程中,要如何提升为成长思维呢?
三、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老顽固”
首先,接受固有思维模式本身。
也就是说,承认自己有顽固、死板、冥顽不灵的错误的一面。(我知道接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你不做,永远不可能有改变。)
接着,观察是什么激发了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
当我们发现自己开始丧气、灰心、逃避问题时,先别急着做出判断,等一等,看看自己是否又“老毛病犯了”。
然后,给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取名。
比如“老顽固”。
当你的婚姻出现问题时,老顽固就会出现,他告诉你事情已经毫无办法,你只能忍耐。
最后,你要学会教育“老顽固”。
要知道,老顽固并不坏,他出现是为了保护你,你要像教育孩子一样温声细语的告诉他:
我知道你出现是为了让我不受没安全感的焦虑,但现在不是你的C位。
我要去寻找能让我有所成长的解决方式。

接受——观察——命名——教育,是卡罗尔·德伟克总结的“成长思维模式”塑造过程。
下一步,就是给解决问题的思路列一个计划表,无论你按照计划解决问题时感觉有多糟,都要坚持做下去。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老顽固”,但你也要承认,你的内心还有一个“小聪明”。
他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你不停尝试来唤醒他,来获得幸福婚姻的催化剂。
夫妻之间,比忍耐更重要的是“理解”,改变也许很艰难,但一定值。
-END-
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出版《识男手册》。公众号:芒来小姐(ydsaky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