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如懿传》,深挖清宫戏里的苏式糕点
最近屏幕上的清宫戏轮流在刷屏,躲得过美人如云的《延禧攻略》,还是没躲过舌尖上的《如懿传》。


别的剧组拍吃饭都是用道具,《如懿传》夸张地全是用真实的美味上桌,还特意请了十几位大厨现场做菜,让人不禁想问一句,
你们剧组3个亿投资全都吃了吧!!!

《如懿传》就是一部舌尖上的苏州啊
其实对于像我这样一个无趣的人来说,《如懿传》真心看不下去,拿到这个选题,强忍着睡意看了三集如懿传,还是快进2倍看的。
剧情啥都没记住,但是那些妃嫔桌子摆着的精致点心倒是馋的我口水横流。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那些可爱的小点心,分明是苏州的味道呀。
叫《如懿传》多没劲啊,重新剪辑一下就叫舌尖上的苏州好啦!

藕粉桂花糕是江南一带的特色小吃。每年八月的时候,人们采下桂花,加上藕粉做成精致的点心,是一道时令性很强的糕点。

姑苏城外,大概都是桂花的香气吧。

很多苏州小伙伴就是吃着这道糯米藕长大的,糯米塞入莲藕之中,小火慢炖。如今在苏州的老街上也时常能见到,那大概就是童年的味道了吧。


这道菜又叫焐熟藕,在过去,苏州人喜欢在中秋节吃焐熟藕,一口咬下去,大概是吴江秋天的味道。

芙蓉酥是苏州稻香村的名点,每年只有冬季才供应。吃起来软绵甜香,是小孩和老人的最爱。在苏州稻香村,每年都会有人一大早就去排队购买。

做好的芙蓉酥是浅黄色的,洒满了白糖和玫瑰花,香气四溢。能吃上一块芙蓉酥,大概是冬天清晨最幸福的事。

为什么清宫戏有这么多的苏式糕点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会讲到皇帝并不像我们想象那么快乐。
众所周知,满清是打东北入关的。
东北满族的习惯是每日吃两顿饭。早餐在卯正以后,相当于六七点,晚餐是午时以后,相当十二点至午后两点。

一天两顿饭,没有夜宵!但是这还不算完,每道菜最多只能吃三勺,这是满清祖上的家法,据说这样别人就不知道你爱吃啥,防止暗杀。(这什么逻辑!)
安全好像很安全,但是,吃不饱怎么办,只能整几块糕点找补找补了。

苏州糕点温婉细腻,滋润养生;而北京酥皮点心美观精致,香甜且便于携带。
大家去过北京没,北京糕点什么特点,对,没错,油!松油饼啊、白糕啊,热量都有点高,只有出门时候才带着作为干粮呢。吃多了肯定有点腻。

在《如懿传》中,大部分的场景都是在故宫中,虽然苏式糕点普遍做工复杂,有些麻烦。
但是讲话了,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在自己家门口,自然这些皇上妃嫔们就偏爱些苏州点心。
苏州自古便是富庶之地,提起姑苏,人们往往会想到细雨微风、草长莺飞。这里一切都是温柔的。就连拌嘴声都是轻轻的,没有一座城市比苏州更甜。

在苏州,一年四季皆可吃到软糯的糕点。春季有太湖三白做成的鱼味酥、夏季有沁人心扉的薄荷糕、秋天有香气四溢的栗子糕、冬天有暖胃可口的猪油年糕。
来到苏州,不能不吃的应该就是这几样糕点了。

小贩把面团放入模具,加上甜豆沙,淋上果脯,蒸熟,一份新鲜的梅花糕就好啦!
在没有kfc的岁月里,梅花糕就是苏州人民的甜筒!


“方糕,大方糕——”这旧时小贩们在街头巷悠扬的吆喝声,还能勾起很多老苏州人美好的回忆。

听说还有一种鲜肉方糕,但我一直没吃过,十分期待苏州人民科普一下!

蜜糕做工特殊,时间放得长一点也不会发霉变质。
定胜糕是米糕的一种,不太黏,也不太甜,看起来有点红色。两头大中间小,看起来有点像是元宝。


老苏州人记忆里最深的葱猪油糕洁白晶莹,葱香脆绿,软糯湿润,油而不腻。

在现在,葱猪油糕其实已经很少见了,只有很少的老铺子才能买的到。

老苏州人的消暑良方,大概就是那一口薄荷糕了。
春末夏初,苏州人便会准备起个大早去黄天源排队买松子黄千糕。春末的时候,松子最为醇香,油汪汪的最好吃。

拉糕,为什么会叫拉糕呢,因为用筷子轻轻一挑就可以拉出一条丝,十分好吃,故而得名。

薄薄的片状,雪白的色泽,其间偶尔还夹在少许桂花、玫瑰,一片片掰下放入口中,细软甜蜜。最觉奇妙的,是它能久藏不硬。


苏州人有多热爱糕点呢,据统计,苏州人每天要吃掉5000块糕!
苏州人的热爱是那一块块貌不惊人的糕点,是那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最传统的苏州味道,要到这些老街和老字号去找
苏州的地理位置沿海又不靠海,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在历史中也向来是经济富裕之地、书香门第之乡,人们常说:“状元多半出自江南,而江南的状元多半出自苏州。”

在苏州的公交车上,都是会用普通话和吴语分别播报一遍广播的。
观前街到哉!请您帮害随身不亲,组意污宁,cei吼门吼车。

在这里有一家苏式糕点,称得上是苏州人的热爱。
这家店就是始创于清代道光年间的苏州老字号黄天源糕团店。
黄天源一年四季都有时令的花色品种推出,各式糕点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咬一口,满嘴留香,在苏州享有盛誉。每年都有大量外地食客特地前来购买时令糕点。


坐标 和平区和平路101号(福安大街口)
营业 08:30-20:30
店家 黄天源
七里山塘号称姑苏第一名街。曹雪芹把山塘街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不同于很多古文化风情街都是忽悠游客的景点。对很多老苏州来讲,山塘街,是他们天天日日要去的,这里有着老苏州最爱的点心。
人在北方,总听人说起南方的冬天,湿冷阴,可是,真正在那里享受过有糖年糕的冬天,才知道,鱼米姑苏的冬天,是甜糯软的呀。
每到离新年还有一个来月的时候,“万福兴”里头就被络绎不绝的人们烘得热融融,每个人离开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几方糖年糕。


坐标 山塘街303号
营业 06:30-11:00
店家 万福兴
人们都说,先有平江路,后有姑苏城。因为早在元代,苏州就曾被称为平江路。
平江路不仅是一条路,还是苏州的文艺圣地,这里有猫的天空之城大本营,还有各式各样的创意菜,咖啡馆,老馄饨等等。


这里有一家正宗的苏帮菜。姑苏家宴地理位置很好,离拙政园、苏州博物馆和平江路都不远。大大的招牌,很远就能看得见。
店面不大,装修的中规中矩,就像平常吃家常菜的小餐馆,干干净净的,但是味道绝对值得一试。


坐标 白塔东路321号
营业 09:30-23:00
店家 姑苏家宴
你眼里的苏州是什么?
是夜晚灯笼映照着的小桥流水,是晴空万里辉映的青瓦白墙?是人来人往的青石板街?还是高速路上的车水马龙?

在我看来,苏州是评弹中的吴侬软语,是渔舟少女的姑苏小调。是每一个苏州人都离不开的那一口软糯的糕。

✍️撰文/ 嵩洋
📷 图片/网络
🔍 主编 /易小婉
膏黄流油、鲜中带甜
江苏阳澄湖大闸蟹限时折扣
扫码立刻购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