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宫将改成外国文物馆,186万件故宫文物都将上网……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的热播,接连将观众带入紫禁城里的暗流涌动:
在那个封闭、禁锢的环境中,在红墙之下,一群女人的生存逻辑。
在参观故宫时,走入那些密集、逼仄的后宫建筑,也会有特别的感受。实际上,这些建筑,不少都是近年来才修缮和开放的。

比如,延禧宫是东六宫中比较偏僻的一宫,历史上多次发生火灾,因此不是很招人喜欢。
末代皇帝时,索性在这里修了一个养鱼池。末代皇太后在上面盖了一个西洋建筑叫灵沼轩,俗称“水晶宫”,相当于今天的水族馆。后来因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就“烂尾”了。后来又被军阀的炸弹毁坏,可谓命运多舛。

因为灵沼轩中西合璧的风格,故宫博物院就把这里改成了外国文物馆,预计明年建成。
再比如,甄嬛的原型居住在寿康宫,一住就是42年。


如今,故宫对她的生活进行了复原。将她住在这里时的家具、用具摆在了原处。


“甄嬛”喜欢收藏,故宫就把她收藏的200件文物在寿康宫两边进行了陈列。

故宫的整体维修保护工程,从2002年启动,计划用时18年,完成1200栋古建的全部修缮。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2018中国古建筑国际论坛”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说:
故宫文物的展示量,从2002年的0.9%,逐步增长,明年年底会达到8%以上。而全部186万件文物,都将在网络上展示,可以查阅到它们的详细信息。

在论坛上,《财经》总编辑王波明说,“我觉得像我们这种外行人,应该把时间让给这些专家们。尤其故宫博物馆的单院长,他应该说得更多一点。”
接下来,这位已经在任6年的院长介绍了故宫正在进行中的修缮项目,和数字化方面的进展:


当年开工修缮的第一座古建筑,是武英殿,原来是文物交流中心使用,将其搬离后修缮成为书画馆。 当时,还有13个院落是被外单位占据的,其中7家属于国家文物局。 把这些单位全部请出去,是一个很难的事。我当时正好是国家文物局局长,我在任做的其中一件事,就是帮助郑欣淼院长,把我们家那些单位搬走。万万没有想到,不小心,我后来到故宫博物院当院长了。我的感触很深,我们每个人要多做好事……

建福宫花园遗址,1923年遭遇过一场大火

1923年,一把大火把建福宫花园烧掉了。2006年,建福宫复建竣工,成为故宫博物院教学和文化活动的地方。


同样在那场火中焚毁的中正殿,则在2012年复建竣工,成为藏传佛教研究所陈列展览的地方。 如今,故宫的修缮工作开始进入了那些建筑更为密集的区域。 从乾隆花园工程起,我们开始研究怎样把工程项目变成研究性的保护项目。

乾隆花园项目做了一个7年的修缮计划,每一道工序都要详细地记录公开出版修缮的报告,每一件文物都要用原工艺、原材料、原技术进行修缮。从墙上摘下的牌匾、楹联都要准确记录,不能有所改变。 我们开始引进了考古的理念。考古一层一层不断地挖掘以后,揭示它的历史信息,古建也是这样,它也是不同的时代叠加了不同的信息。比如它的屋面、梁架都要认真地一层一层地剥离,来确定它的年代,它使用的材料,它采取的技术,这样梁架上的考古,变成了一个常态。 在修城墙的时候,先是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利用各种仪器,了解它的状况,它不同的段落之间的病态,今天的承重,和应对今后气侯变化的不同信息,之后才开始有针对性地修缮。

最近又启动了养心殿的研究性保护项目。两年8个月时间,先是集中了技术力量,设立了33个摄像室,改变了过去的做法。
过去一座古建筑要修的时候,先是古建部进行勘察设计,批准以后,把它围起来,工程处进去,准备开工,然后修缮技艺部进去,然后展览部进去布展,做好了,开放部进去对外开放。这样的流程是不科学的。 现在是,所有的都参与进来,先把各方面的内容,从历史沿革、勘察设计的结果、可移动、不可移动、室内室外物质、非物质的遗产进行清晰界定,开始一层一层研究,一直到每个建筑构件的部位和今后的功能。 同时培训了200多名为养心殿专门培养的工人。
比如这些砖瓦,石材,木构,油漆,彩绘,裱糊培训以后,才敢开工修缮。

2014年到2015年间,故宫修缮工程曾经被单霁翔叫停过,因为招投标来的工匠队伍不专业,政府采购材料比的是便宜而不是优质,老工匠没有干部身份不能返聘,培养的年轻人没有北京户口进不来,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故宫不得不重头开始培养修缮人才,和研究保护机制。
通过18年古建筑修缮工程,要解决三个严重问题。 1,故宫长期以来开放区域只占30%,70%都是非开放区。 2,有186万件文物藏品,真正展出的只有0.9%,大量的99%的文物藏品是沉睡在库房里面的。 3,观众虽然很多,但是80%的观众进了故宫博物院都是目不转睛地往前面走,往往都是看看皇帝躺在什么地方,皇帝在什么地方结婚,穿过御花园就走过去了,没有获得更多的文化之旅的收获。



伴随着古建筑修缮进行了环境整治。 一共拆除了135栋临时建筑,最危险的就是有59栋彩钢房。

这是5年前一张照片,当时故宫博物院的地面铺的都是沥青,太和门广场铺的都是水泥砖。市政管道通过去的时候,用水泥一抹坑坑洼洼。 那些绿地是用铁栏杆围起来的,还有那些高高低低的井盖、灯杆,跟历史环境都不协调,这次古建修缮要都给它改正。

瓦上经常有很多的杂草,看起来很脆弱,其实它们生命力很强,把根扎在瓦里面,雨水灌进去,梁架就会腐朽。古建筑经常要维修,就是保养不善。 我们宣布,屋顶上不能有任何一根草,通过维修来减少大修。

2014年,开放达52%

2017年,开放达76%
过去紫禁城开放30%,2014年是个转折点,我们终于开放了52%,2015年达到65%,2017年达到76%。 现在已经开放到了80%。

西部区域从来没开放过,经过这次修缮以后,把它开放了。故宫的员工把这片区域称作“女性的世界”。 我想了想不是太准确,我加了两个字,这里是“退休女性的世界”,这边是皇帝的母亲,皇太后、太妃,她们在这里生活很悠闲,建了很多佛堂和花园。


慈宁宫院落很大,在这里建了5个雕塑展厅,成立了雕塑馆。 故宫有10万5百件各个时期的雕塑,过去都在库房里面。

比如这两尊菩萨,1500年,北齐的,3米多高,在墙根底下站了几十年。

我第一次到库房吓了一跳,我说谁躺在台阶底下,他们说是周总理特别关心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出土了给故宫一套。我说兵马俑怎么这个待遇?我们赶快进行了修复,今天把它展出来。

今天故宫博物院开放了所有花园,所有的城门、角楼、城墙。 东华门今天成为古建筑馆。 神武门是故宫的北门,上面变成了两层巨大的展厅。

我们开放了大戏楼,100多年都没有演戏、300年的戏楼还能在演戏吗?一直有疑问。 其实,这些木结构的古建筑,越经常维修越健康,越放置,越糟朽得快。 现在,大戏楼重新开始了演出。

故宫博物院1925年10月10号建院,前后有6任院长,每一任院长都没有好下场。这是个高风险的岗位。 平常说做一件事要万无一失,但是我们做的是叫“一失就万无”……你做999件事,一件事没有做好,文物损坏了,你只能下台。 出路就在于层层分解压力。保护文物是全民的责任,应该叫大家能够参与到保护中来,不能再封闭保护了,一定要让每个人都有保护文物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授予权。

比如太和殿两边各有一个门,从来没有开放过,今天左翼门打开了,看到了骑马射箭的广场。右翼门打开了,人们看到原来迎面就是18棵300年树龄的大槐树。 人们第二次到故宫博物院,第三次到故宫博物院就不会一直往前面走了,西面看展览,东面看景区,他们就会散开来,人流压力也没有了。我们还要继续开动脑筋。

下个月,我们开始开放这座大仓库,几十年来,里面堆的一些建筑材料很危险。我们今天把它修好了,做家具馆。

把2000件明清家具在这里面进行展出,使人们能看到我们这些家具。每天能通风,每天能保养。 把瓷器库房打开、佛教库房打开,展示的文物从1%到2%,到3%,到明年年底8%以上,这样人们才能看到更多的信息。这些文物也不是沉睡在库房里,而是它们每天能够保养。

我们把全部文物藏品186万件文物,每一件网上公布,人们可以查阅到任何一件的信息。

我们建立了数字博物馆。比如一些狭小空间,乾隆皇帝的三希堂,只有4.8平米,人们进不去,虚拟现实中,人们可以走进养心殿,走进三希堂。 虚拟现实剧场,故宫做VR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有6部关于古建筑的片子,在虚拟现实剧场里面演示。 它的功能还在不断地强大。

编辑整理:Lens
资料由“2018中国古建筑国际论坛”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公号“WeLens”、微博"WeLens"
更多关于Lens读物及购买详情请戳>
更多介绍请前往Lens官网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
卡萨布兰卡。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17 10:02:42
-
苏州小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02 15:53:07
-
落日暴风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10 13:22:30
-
一个人私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10 10:24:41
-
早睡无望的松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10 04:34:35
-
琪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20:58:50
-
书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19:43:21
-
KEN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16:49:19
-
穆如清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16:03:50
-
竹叶青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15:49:25
-
呆熊就是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15:03:37
-
乔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15:00:54
-
朝歌的薄荷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09 14:41:32
Len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希望在儿童上学路上安装一块交通安全招牌,你能帮我们想出个好的创意吗? (9人喜欢)
- 把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做成一张音乐专辑 (23人喜欢)
- 她是那种声音一出来,就让人想起某个年代的人 | 邓丽君逝世30周年 (24人喜欢)
- 一位英国新闻工作者的美国梦 (20人喜欢)
- “当我闭上眼睛回望童年,看到的是村口那片高低错落的田野......” (3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