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集(人生卷)读后感
一直想整本书系统拜读一下胡适先生的作品,拖到现在机缘巧合在图书馆看到了这套书,在社会卷政治卷等等中我率先选择的是人生卷。

开篇就被胡适先生的思想给吸引到了。其原因有二
一.关于蒙昧的形式主义的批判


这里谈到的“多数人迷信”可谓是一针见血。鲁迅也在《狂人日记》里也写到过“向来如此,就对吗?”我从小也听到过不少这样的言论,有个亲戚家孩子想学唱歌,家长反对的理由是“我们这里出过几个真正的歌唱家?”又或者孩子需要某件物品,家长会问“你同学买了没有?”
这样的逻辑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殊不知因为地方文化落后,各方面的人才都是很贫瘠的,倘若孩子真的有天赋肯刻苦,难道就因为多数人没有成为歌唱家就放弃让他成才的机会吗?物品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些家长根本想象不到有一点:群体可能都错了。


二.关于易卜生作品的讨论

在上外国文学课程的时候,在选读的作品集里我读过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节选,当时就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认为我和娜拉还是有共鸣之处的。
丈夫虽叫她宝贝,亲爱的等等,但他这种爱和爱自己的衣服,换作现在和爱自己的游戏是没差别的——他不承认她有和他一样独立的人格,大男子主义的掌控和扔钱给游戏希望加点bug的付出,实在没办法让娜拉以一个清醒的人的意识去爱,当然那一部作品在我看来不仅仅只有女性意识的觉醒这么简单。
关于女性,胡适也谈到了

三.关于孝道


胡适并非是否定孝道。他谈到倘若是一个朋友供你养你你难道问心无愧吗?那父母自然也非理所应当的。
但是这里他更多的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谈,父母不应当把自己站在“至高无上”的债主地位,若我有一日为人母,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仅仅是因为履行孝道而来关注我,这在我看来是非常失败的,我希望的是ta是发自内心与我能够彼此关心,形容朋友,而我当晚年我也希望子女有一个独立的生活,我也一样。我希望我到了晚年还能有一个充实丰满的生活,拿着“孝道”的名义绑架子女的自由在我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我生活悲哀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