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喜欢宠物?
人们需要“接触性安慰”
我们尤其喜欢可以摸可以抱的宠物,当一个小蜥蜴放在盒子里,你从来不出碰它,但一只你常常触碰的猫,好像后者更能带给我们感情上的触动。
心理学家哈洛提出了“接触性安慰”的概念。即年幼的哺乳类动物想跟自己的母亲有身体接触的需求。当妈妈不在时,年幼的哺乳动物会设法寻找感觉最像母亲的东西。

以恒河猴实验为例,哈洛把新生的婴猴单独放到笼子里,笼子里有两个替代性妈妈:一个铁丝妈妈,一个软布妈妈。铁丝妈妈是用铁丝网做成,胸前挂着奶瓶;软布妈妈是用泡沫和毛圈织物做成,胸前没有奶瓶。
研究发现,当婴猴饿了时,会去找铁丝妈妈,但其他时候,会一直黏着、攀着软布妈妈。在整个实验中,婴猴趴在软布妈妈身上超过22小时,在铁丝妈妈身上没超过1小时。

心理学家即提出,接触性安慰对婴猴来说很重要。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但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
我猜想,人类喜欢毛茸茸的小动物,喜欢和动物拥抱,可能正如哈洛所说,它们满足了我们对于接触性安慰的需要,抱着它们,会让人感到安全,温暖。
与宠物的互动,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
日本麻布大学研究发现,狗与主人在借由眼神、触碰等彼此接触后,确实会因此提高彼此的亲密感,并刺激人体内催产素的分泌。
研究人员让30组狗与主人在房间内游玩30分钟后,采集尿液检验催产素的浓度。结果发现,长时间的接触下来,狗与它们的主人的催产素浓度都有所上升,尤其是主人的催产素浓度增加了3倍。

催产素是一种哺乳动物激素,对女性而言,它能在分娩时引发子宫收缩,刺激乳汁排出。而催产素在男性体内也会存在,研究发现当父亲与孩子玩耍时,该激素水平会升高。而体内催产素水平越高,父亲越会抽更多时间陪孩子玩,而且表现出更多的爱心。
与宠物互动分泌的催产素,能让人感到开心,压力得到舒缓,产生归属感。我想,这也许是为什么很多事例证明,狗狗能帮助人走出抑郁症的原因之一吧。
宠物能与人产生类似“亲子”的连接
有动物学家推测,我们之所以会喜欢幼猫和幼狗,可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们都有着圆圆的脸、大大的眼睛和小鼻子,这样的面孔让人想起了人类自身的后代——婴儿。
婴儿能够激发人类内心深处某种非常原始的情感,让人们想要保护Ta。

人们看到幼猫和幼狗时,就像看到婴儿一样,大脑都会分泌让人感觉良好的多巴胺,使得人们的态度变得友好、温柔。
动物学家认为,小动物和婴儿长得可爱,从而让我们想要照顾他们,这是人类哺育的本能,也是生物生存进化的一种需要。
在亲子关系中,婴儿会在与环境互动时把妈妈当作“安全基地”,跌倒或受挫了会回到妈妈身边寻求安慰;在得到了安慰后,他们又再出去进行探索。
维也纳兽医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主人对狗狗来说也有“安全基地”的作用,宠物与主人间的联系很像人类的亲子关系。

研究人员用宠物狗做了一组实验:在“主人不在”、“主人在场,沉默”,“主人在场,给予奖励”三种条件下,让宠物狗通过摆弄玩具来赢得食物奖励,以此来观察宠物狗的动机和情绪。
研究发现,当主人不在时,狗玩耍和赢得奖励的动机要低得多。而如果主人在场,即使保持沉默,对狗的情绪和动机也没有影响。
这与人类婴儿与母亲的关系相似。当妈妈在场时,即使不说话,婴儿也会觉得安心。而当妈妈不在场时,婴儿可能会变得焦躁、哭闹、沉默。
这种宠物与人类之间的类似亲子关系的连接,让人们感觉如同养了一个孩子,从而对它所有牵绊、记挂。
